第678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2/2)
二,边地俘女。二十年前北境大捷后,从北狄、南疆俘来的异族女子,被没入教坊司学汉话、习乐舞,她们眉眼间带着异域轮廓,常有客人为这份
“新奇”
掷重金。?
三,世业乐户。自幼在教坊司习得弹唱、歌舞,属
“正经行当”
里的从业者,虽也卖艺,却比前两类多些自主余地。?
“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江听潮这小子,倒把这些门道摸得门儿清……”
许舟咂摸着这话,终于在一片灯影里寻到了目标。?
他在一座宅院外停步,门楣上悬着块紫檀木匾,题着“漱玉小筑”四字,笔锋清润,倒比寻常院名雅致几分。院门虚掩,两盏素纱灯笼悬在门侧,映得院内几竿修竹影影绰绰,墙角石台上的兰草正吐着幽芳,不见半分艳俗气。?
门首立着个穿青布衫的小厮,约莫十五六岁,见许舟一身素色直裰,不像富贵客,眼神里便带了几分打量——这便是教坊司里俗称的“把门儿”,专司甄别来客身份。?
许舟拱手作揖,语气带着几分读书人特有的矜持:“在下会稽县秀才陆嶂,久闻洛娘姑娘雅名,特来请教一二。”?
这漱玉小筑正是花魁洛娘的居所。
比起别家五两、八两的开桌费,这里单是“开筵”便要十两银子,只因洛娘在教坊司十二花魁中属
“上上品”,以一手
“飞白书”
和琵琶曲《寒潭月》闻名,寻常客人连见她一面都难。?
教坊司的花魁总共有十二位,根据品、韵、才、色分为四等。
上上品便是其中最顶尖的存在,“品”
需得性情娴雅,行事有风骨,不媚俗不卑贱;“韵”
要仪态万方,一举手一投足皆有林下之风,气质独特难仿;“才”
得是经史子集略通,诗文书画至少精通一门,能与文人雅士唱和应答;“色”
则不仅要容貌出众,更需眉目含情,顾盼间自有风情,却又不流于艳俗。
洛娘姑娘能位列上上品,正是这四者皆优,方能在十二花魁中独占鳌头。
“十两银子。”
那门房小厮见惯了各色人等,语气里透着几分漠然,接过许舟递来的银子掂了掂,才侧身让开:“进去吧,左首便是待客的暖阁。”?
许舟心头微松,院子里隐约传来丝竹与笑语,显然是“打茶围”的热闹光景。门房既让他进,说明并非权贵包场,只是寻常散客相聚,倒省了不少麻烦。这教坊司的应酬本就分两种:包场的多是官宦显贵,整座院子清场待客,旁人插不得手;散客则是三五成群聚在暖阁,听曲饮酒,各不相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