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 > 第186章 着书立说,泽后世

第186章 着书立说,泽后世(2/2)

目录

《净雪蛊经》其内容浩如烟海,结构严谨周密:

·理论篇:系统阐述了蛊虫的起源、分类、生灵特性、能量运行模式,及其与人体经络、气血、脏腑、乃至情绪精神的微妙关联,从根本上奠定了蛊医之术的理论基石,使其不再是经验主义的零散积累。

·秘法篇:分门别类,详细记录了目前已通过严格验证、确认为安全有效的数十种蛊医疗法。从最基础的凝血蛊、清肠蛊的应用,到稍复杂的安神蛊、驱虫蛊的培育与施术要点,乃至利用某些特殊蛊虫进行深度治疗、续接经脉的罕见案例。每一步骤,包括蛊虫选种、培育环境、激发手法、用量标准、术后护理,皆配有精细无比的图谱和详尽无比的说明,力求精准无误,可重复验证。

·禁忌篇:这是全书最为厚重、也是林晚夕和孙仲景投入心血最多的部分,堪称是用无数教训甚至生命换来的宝贵遗产。它明确列出了所有已知的危险蛊虫、绝对禁止的禁忌配伍、以及所有不可触碰的阴邪蛊术。更重要的是,它极其详尽地分析了各种操作失误、心性不稳可能引发的反噬效果(对患者和施术者),并尽可能提供了每一种反噬的紧急补救措施。其用语之严厉,描述之详尽,后果之可怖,令人读之凛然生畏,足以让任何心怀侥幸者望而却步。

与之相辅相成的《新安民本草》,则由孙仲景主导汇集资料,林晚夕最终审定。此书更侧重于“应用”与“普及”,图文并茂,收录了数千种药材,堪称一部鸿篇巨制。

·它不仅重新校勘、增补了前人药典,修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

·更创新性地加入了“蛊材篇”,将内部使用的《蛊材鉴》内容进一步深化、去敏化,详细说明了那些经确认无害且具药用的虫豸、特殊矿物、植物的药性、产地、采集时节、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禁忌。

·最大的亮点在于“融合药方篇”,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融合蛊医思路的新药方。例如,如何用微量特定蛊虫的分泌物作为药引,大幅增强某些传统方剂的疗效;如何利用特定蛊虫的生物特性来处理一些传统方法难以炮制或激活的药材等,为传统药学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两部巨着,一深一广,一专一博,一重理论一重应用,互为犄角,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蛊医之术前所未有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宝库,标志着这门古老的技艺终于从蒙昧走向清明,从散逸走向规范。

书成之日,萧承烨特意罢朝半日,亲临太医署,举行了一个简朴而庄重的成书仪式。他没有兴师动众,只有几位重臣和太医署核心人员在场。他仔细翻阅着那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书稿,尤其是在林晚夕那篇序言上停留了许久,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墨迹,久久不语,最终化作一声深深的赞叹:“此二书,字字珠玑,汇聚心血与智慧。当为我大夏镇国之宝,亦为天下万民安康之基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按照既定方案,《净雪蛊经》被定为蛊医科最高机密,其原本以特殊工艺与药水誊抄仅三份,分别存放于皇宫秘库、太医署地下密阁及蛊医科核心禁室,非核心人员、未经最严格心性与背景考核者,不得接触。阅读权限受到极其严苛的控制,每一次查阅都需多重批准并记录在案。

而《新安民本草》则相对开放,旨在惠及天下医者。其基础部分以及不涉及核心蛊术原理的药方、药材知识,则由朝廷刊印局调集最好的工匠和纸张,大量刊印,首批数千册,迅速通过驿站系统下发至各州府的“净雪堂”,作为地方医师和“草蛊医”培训的重要教材,并允许符合资格的医者抄录学习。

消息传出,天下医者为之振奋雀跃。尤其是那些早已对神秘蛊医好奇不已、又心怀济世之念的地方郎中,更是翘首以盼,纷纷打听何时能一睹《新安民本草》的真容,学习其中融合创新的医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医术。许多药商也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开始关注那些被收录的“蛊材”。

理论的建立,标志着蛊医之术彻底摆脱了旁门左道、巫蛊邪术的阴影,完成了其制度化、学术化的最关键一步。它为未来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权威、统一的依据,也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学术争论和技术发展划定了边界、树立了标杆。知识的火种,终于以最严谨、最安全的方式被保存下来,并开始有计划地向天下播撒。

看着满载书籍的马车驶出太医署,奔赴帝国各地,林晚夕独自站在宫墙之上,远眺江山。初夏的风拂动她的衣袂,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但更多的,是一种平静的坚定与沉重的责任。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学问已然立起来了,接下来,便是如何运用这学问,与她的皇帝夫君一道,去治理这庞大的帝国,让这理念真正泽被苍生,福泽万代。

而萧承烨,则用他的实际行动,履行着“帝后一体,共治山河”的承诺。一个新的时代,正随着这些典籍的传播,悄然开启,帝国的命运,也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