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一场教科书式的汇报(1/2)
在全场那混杂着敬畏、嫉妒与期待的复杂目光中,陈铭平静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仿佛即将要做的,不是一场决定平江县未来十年命运的宏大汇报,而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工作发言。
全场的呼吸,似乎都在这一刻停滞了。
所有人都死死地盯着他,想看看这个创造了奇迹的年轻人,究竟要如何向省里的领导们,描绘他那个被副省长批示为“小县城的大梦想”的宏伟蓝图。
然而,陈铭的第一个动作,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没有走向那个摆放着电脑和投影仪的汇报台。
他甚至没有去看桌上那份打印精美的汇报材料。
他沉稳地,一步一步,走向了会议室侧墙悬挂着的那幅巨大的,几乎占满了整面墙壁的《全国经济战略布局图》。
这个举动,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包括考察组组长周毅在内,所有人的眼中都闪过一丝诧异。
汇报一个县城的新城项目,需要站到全国地图前?
这是什么路数?
只有县委书记,在短暂的错愕后,眼中猛地爆出一团精光!他瞬间明白了陈铭的用意,激动得几乎要从椅子上站起来!
格局!
这是超越了县域,甚至超越了市域的,站在整个国家发展棋盘上的宏大格局!
只见陈铭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拿起一根讲解杆,却没有立刻指向平江县那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点。
他的杆尖,稳稳地落在了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以及连接东西的经济走廊之上。
“各位领导,在汇报我们平江县新城项目的具体构想之前,请允许我先问一个问题。”
陈铭的声音响起,清晰,沉稳,带着一种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厚重与自信。
“在国家新一轮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中,在长三角一体化向内陆腹地辐射的进程中,我们平江县,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一语破的!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会议室里所有人的心中,都激起了千层巨浪!
在场的本土干部们,脑子里想的还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着怎么多要点财政补贴,怎么解决厂里的下岗工人。
而陈铭一开口,就已经站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为平江县的未来,寻找一个全新的历史坐标!
省发改委规划处的处长周毅,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真正感兴趣的神色。
他推了推眼镜,身体微微前倾,这个细微的动作,已经表明了他态度的转变。
陈铭没有停顿,讲解杆在地图上从沿海划向内陆,最终,重重地点在了平江县的位置上。
“我们平含县,看似偏僻,看似落后。但它恰恰处在省会经济圈向南辐射的末梢,又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过去,我们是‘两不靠’的洼地,但在新的经济格局下,我们完全有潜力,成为一个被所有人都忽视了的‘战略支点’!”
“我们今天要建的新城,不是在平地上再造一个县城。而是要为这个未来的‘战略支点’,打造一个高能级的发动机,一个足以吸引和承载资本、技术与人才的超级平台!”
开篇立论,石破天惊!
仅仅几句话,陈铭就将一个地方性的城建项目,上升到了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
整个汇报的格局,在这一瞬间,被无限拉满!
赵德海那张惨白的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尽了。他终于明白,自己和陈铭的差距在哪里。
那根本不是权谋手腕的差距,而是认知维度的碾压。
当他还在泥潭里算计着蝇头小利时,人家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星辰大海。
在用宏大叙事镇住了全场之后,陈铭话锋一转,走回了会场中央。
“林薇。”他轻声喊道。
角落里,林薇立刻会意,上前一步,将一块巨大的红布,猛地揭开!
红布之下,一个制作精良、细节逼真的巨大沙盘模型,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山峦、河流、道路、城区……整个平江县的地形地貌,被完整地复刻其上。
而在县城东郊那片荒芜的土地上,一座充满现代感和科技感的未来新城,已经拔地而起!
高耸的写字楼,整齐的工业园区,美丽的中央公园,甚至连每一条道路的规划,每一个功能分区的划分,都清晰可见!
这是林薇带着县府办的几个年轻人,在陈铭的亲自指导下,通宵达旦,连着熬了好几个晚上,亲手赶制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