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御笔亲允镇国将军府(1/2)
早朝的钟鼓声刚散在紫禁城的朱红宫墙上,养心殿内已飘起淡淡的龙涎香。
皇帝坐在紫檀木御案后,指尖捏着一本刚从边关递来的奏折,眉头微蹙——西哨卡虽因了望塔安稳了不少,却仍有蛮族小股骑兵在边界游荡,需再调些粮草过去。
李德全站在殿角,手里捧着叠好的明黄色龙纹批纸,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打扰了皇帝的思绪。
“李德全。”皇帝忽然放下奏折,指了指御案左侧的一堆文书:“把今日早朝后的折子分分类,边关急报先呈,其余的按部院归置。”
“老奴遵旨。”李德全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整理着奏折,指尖拂过一本封皮写着“五皇子景淮初奏”的折子,脚步顿了顿,轻声道:“陛下,五殿下的折子,是昨日傍晚递进来的,说是加急件。”
皇帝抬眼,眼底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这小子,刚回朝阳城没几日,又有什么事要奏?
呈上来。”
李德全连忙将景淮初的折子递到御案上。
那折子是用景淮初惯用的玉扣纸写的,封皮端正地写着“奏为恳请御赐府邸名号事”,字迹遒劲,却比往日的奏折多了几分规整,显然是用心写的。
皇帝捻着折子边角,缓缓展开,景淮初的字迹便映入眼帘,先是提及楚将军多年驻守边关的功绩,从早年击退蛮族入侵,到近年镇守西哨卡,桩桩件件都写得详实。
再说到楚清颜想将京城石榴园府邸改名为“镇国将军府”,并非为一己私利,而是想让楚将军“得朝廷体面,安边关将士之心”。
最后还提了句:“清颜言,楚家世代忠君,唯愿国门永固,不敢求额外恩宠,只盼父帅半生戎马能得陛下认可”。
皇帝看着折子,指尖轻轻敲击着御案,眉头渐渐舒展。
他想起上月景淮初呈递的了望塔模型,想起楚清颜在信里写的“尽心为边防效力”。
又想起楚将军多年来的奏折——从无半句邀功之语,只字片语都是边关防务、将士冷暖。
这父女俩,倒真是一路人,都把“忠”字刻在骨子里,连求个体面,都是为了边关、为了将士,而非自己。
“这楚清颜,倒真是个通透的。”皇帝轻声感叹,眼底满是欣赏:“不想着借婚事给自己谋好处,反倒替父亲争这份体面,还说‘不敢求额外恩宠’,这份重情重义,又不矫揉做作,倒比京中那些只知争风吃醋的贵女强多了。”
李德全在一旁笑着附和:“可不是嘛,陛下。
前几日老奴还听内务府的人说,五殿下为了给明慧县主做头冠,特意让宫里的绣娘简化了纹样,就怕县主不爱繁复的。
而如今县主又想着给楚将军争体面,这俩人倒是心意相通。”
皇帝闻言,忍不住笑出声,手指点了点折子上“清颜言”三个字,带着几分打趣:“你说这景淮初,往日在朝堂上还算有几分主意。
如今倒好,连奏请折子都要把媳妇的话搬出来,真是被拿捏得妥妥帖帖。”话虽带着笑骂,眼底却满是欣慰,景淮初能这般懂楚清颜的心意,愿意为她的家人奔走,这份体贴,比任何政绩都更让他放心。
皇帝放下折子,起身走到窗边。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殿内的金砖上,映出淡淡的光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