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御笔亲允镇国将军府(2/2)
窗外的玉兰花刚谢,枝头还留着几片嫩绿的新叶,让这庄严的宫殿多了几分生机。
皇帝望着远处的皇子府方向,思绪飘到了楚将军身上——那楚将军驻守边关三十余年,身上的伤疤比宫里的奏折还多,去年蛮族突袭,若不是楚清颜带兵绕后,西哨卡怕是要损兵折将。
现在楚清颜想给父亲争个“镇国将军府”的名号,既是尽孝,也是为了让楚家在京中有个体面,稳定军心,这要求,合情合理。
“李德全,取朕的朱砂笔来。”皇帝转身回到御案前,语气郑重:“再拿张洒金宣纸,朕要亲笔写批复。”
李德全连忙应着,取来上好的朱砂笔和洒金宣纸,又仔细磨好墨。
皇帝提笔蘸墨,笔尖悬在纸上片刻,随即落下——先是同意将石榴园府邸赐名“镇国将军府”,字迹遒劲有力,透着皇家的威严。
接着写道“楚将军忠勇一生,护国安邦,其家眷可于镇国将军府长住,无需再拘于朝阳城”。
笔锋稍缓,多了几分温情,最后特意添上“明慧县主出嫁之日,可从镇国将军府启程,着礼部按县主规制筹备,不得有误”。
这一笔一划,都透着对这桩婚事的重视。
写完后,皇帝放下朱砂笔,又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才对李德全道:“把这批复仔细装裱好,再附一封朕的口谕,让驿卒加急送往朝阳城将军府,务必在三日内送到景淮初和楚清颜手上。”
“老奴遵旨。”李德全双手接过批复,小心地放在锦盒里,又问道:“陛下,要不要跟礼部那边打个招呼,让他们提前准备明慧县主从镇国将军府出嫁的事宜?
比如仪仗、路线什么的。”
“嗯,你想得周全。”皇帝点头:“你去跟礼部尚书说,镇国将军府那边的仪仗路线,要按县主出嫁的最高规制来。
既要体面,又不能太过张扬,免得让京中其他勋贵说闲话,另外让工部也去看看府邸,若有需要修缮的地方,尽快派人修整,务必让楚家家眷住得舒心。”
“老奴记住了,这就去安排。”李德全躬身行礼,捧着锦盒快步出殿,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不少——他知道,这批复一到朝阳城,五殿下和明慧县主定是满心欢喜,将军府的氛围也定会更热闹。
养心殿内又恢复了安静,皇帝拿起景淮初的折子,再看了一眼,嘴角忍不住向上弯起。
他想起楚清颜改良的了望塔即将批量送往边关,想起景淮初和楚清颜的婚期将近,想起楚将军在边关安稳驻守。
忽然觉得,这江山能有这般安稳,离不开这些忠勇之人的付出——楚将军守国门,楚清颜献巧思,景淮初懂体谅,而他这个皇帝能做的,便是给他们应得的体面与认可。
皇帝走到御案旁,拿起另一本关于边防粮草的奏折,却没像之前那般蹙眉。
指尖拂过奏折上的“西哨卡”三字,他仿佛能看到将士们用着新的了望塔,警惕地望着边界。
窗外的风透过窗缝吹进来,带着淡淡的花香,拂过御案上的批复与折子。
皇帝望着窗外的晴空,心里忽然觉得,今年的秋天,比往年更温暖些——因为有坚守的忠勇,有体谅的温情,有即将到来的圆满婚事,更有这江山安稳、百姓安乐的踏实。
而此时,养心殿外的驿卒已备好快马,锦盒被小心地固定在马鞍上。
随着一声清脆的马鞭声,快马踏着晨光,朝着朝阳城的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