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技术奇观(2/2)
应部分高级别代表团(主要是大国军方)的“强烈要求”,并在林枫团队内部慎重评估后,一个位于城市边缘、高度戒备的特殊演示区,向特定对象有限度地开放。这里展示的,是“自由之城”为确保自身生存而研发的、足以颠覆现有战争模式的防御性\/威慑性武器技术。
·陆战之王:
·“哨兵”单兵作战系统:并非传统外骨骼,而是一种与使用者的生物电场和精神力(需一定天赋)轻度同步的液态金属护甲,可随战斗需求瞬间改变局部硬度和形态,提供全方位防护并增强力量速度。主武器为可切换弹药(动能、能量、Ep)的模块化步枪。
·“壁垒”重型能量炮塔:固定或车载部署,发射高能粒子束,射程远,穿透力极强,可有效摧毁重型装甲和坚固工事。演示中,一堵厚达数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在其照射下迅速汽化熔穿。
·“蜂群”智能作战机器人:只有拳头大小,可集群行动,具备协同侦察、电子干扰、自爆攻击等多种模式,智能化程度高,战场适应性强。
·空天利剑:
·“影隼”空优战机:流线型机身,具备全向矢量推进和光学迷彩能力,几乎无法被雷达和肉眼锁定。主要武器为机首的相位阵列能量炮,可进行精准而致命的点杀伤。
·“雷云”高空无人攻击集群:如同一片金属云彩,由数千架小型无人机组成,可释放覆盖性电磁脉冲或高爆弹头,进行区域饱和打击或防御。
·“日冕”天基动能武器平台(概念模型):虽未完全建成,但其概念展示——从近地轨道投掷特制钨棒,利用动能产生堪比战术核武器的毁灭性打击——足以让所有观看者脊背发凉。
·深海幽灵:
·“利维坦”重型攻击潜艇(全息模型):结合了亚特兰蒂斯流体力学和“源文明”隐形技术,潜深、静音性能远超当代所有潜艇。装备有超空泡鱼雷和深海能量矩阵发生器(可制造区域性海啸或能量乱流)。
·“深渊漫步者”两栖作战机甲:可在深海与陆地复杂环境作战,兼具重火力与高机动性,是未来登陆作战和深海资源争夺的利器。
·太空壁垒:
·“星尘”点防御系统:部署在近地轨道平台或大型舰船上,利用高速发射的金属颗粒云或定向能束,拦截来袭的导弹、卫星碎片乃至小型天基武器。这是构建太空安全环境的基础。
·“创世纪”行星防御矩阵(远景规划):一个更加宏大的蓝图,旨在未来利用月球或拉格朗日点基地,构建覆盖整个地球的、基于能量护盾和定向能武器的终极防御网络,以应对可能的地外威胁(如“虚空吞噬者”)。
·黑科技惊鸿一瞥:
·“相位跃迁”通讯器(实验原型):基于对密钥碎片的研究,试图实现无视距离和障碍的瞬时通讯,目前极不稳定,但原理已初步验证。
·“时空褶皱”隐形场(理论模型):并非传统隐身,而是通过扭曲局部时空,使目标在视觉、雷达乃至所有已知探测手段中“不存在”,目前仅能在极小范围内维持极短时间。
·“意识冲击”武器(严格受限):奈芙蒂斯精神感应技术的极端军事化应用,可瞬间瘫痪特定目标或小范围人群的意识,属于非致命但极具威慑力的手段,使用受到林枫和宪章的严格限制。
这场“技术奇观”巡礼,从维系文明的能源生态,到重塑物质的基础科学,再到守护一切的尖端武力,系统地、毫无保留地(至少在展示层面)展现了“自由之城”所掌握的、足以引领下一个文明时代的全维度科技树。
它传递的信息清晰而有力:我们拥有创造天堂的技术,也握有守护这天堂、乃至将地狱拒之门外的力量。
参观者们,尤其是那些怀揣着审视与忌惮而来的军方代表们,在离开这些展区时,心情无比复杂。惊叹于技术的辉煌,恐惧于力量的悬殊,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面对这样一个同时掌握了“生命之树”与“守护之剑”的文明实体,旧世界的规则,是否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
技术的奇观,不仅震撼了眼球,更深刻地动摇了固有的认知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