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1/2)
\"这种构型能将雷达反射截面积减小到传统轰炸机的百分之一以下,再配合特殊的雷达吸收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可以实现对当前任何雷达系统的有效隐身。\"
林舟详细标注了飞机的各项参数:
翼展67米,最大起飞重量150吨,最大航程公里,最大飞行速度为1.2马赫,实用升限米。
这种性能组合在当时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它能够从龙国本土起飞,直接攻击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然后安全返回。
\"但光有平台和动力系统还不够,\"林舟自语道,\"没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雷达,这架飞机就像是一个没有眼睛的巨人。\"
于是,他又开始设计第三项核心技术——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
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在这年代是主流,它们通过物理旋转天线来扫描目标,反应速度慢,分辨率低,而且极易被干扰。
而林舟设计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工作原理。
\"相控阵雷达依靠数千个独立的t\/R(发射\/接收)组件同时工作,通过精确控制每个组件的相位,可以在毫秒级别内改变波束方向,无需任何机械运动。\"
他详细绘制了t\/R组件的微型化设计,解决了当时最大的技术难题——如何在有限空间内集成大量功率放大器和接收单元。
这种设计将使雷达能够同时跟踪多达100个空中目标,并对其中24个目标进行精确制导打击。
\"雷达工作频段为x波段,峰值功率15千瓦,有效探测距离对小型目标可达200公里,对大型目标可达400公里。抗干扰能力比常规雷达提高至少5倍。\"
当林舟完成这份设计时,窗外已是深夜。
但他丝毫不感到疲惫,反而越发兴奋。最后一项技术——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将是这个完整技术体系的点睛之笔。
\"常规雷达分辨率受限于天线物理尺寸,而合成孔径雷达则通过飞行平台的移动,人为'扩大'天线孔径,从而获得极高的地面分辨率。\"
他的设计中,这种雷达能够在万米高空分辨出地面1米大小的目标,为精确制导提供关键数据。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全天候工作,无视云层、烟雾甚至沙尘暴的影响,为轰炸机提供精确的地形测绘和目标识别能力。
\"x波段工作频率,脉冲重复频率1000hz,地面分辨率最高可达0.3米,能够识别和分类地面目标,为精确打击提供坐标数据,误差不超过10米。\"
天已微亮,林舟终于放下笔,看着桌上厚厚一摞图纸。
这些看似普通的纸张上,承载着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技术革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