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6章 哟,这不是姜组长嘛

第16章 哟,这不是姜组长嘛(2/2)

目录

【当前状态:传动系统异响,工作台精度偏差增大,部分齿轮磨损严重】

【升级潜力评估:极低。维护成本高昂,性能无法满足精密加工需求。建议:报废处理。】

……

日志的评估结果与姜晨的判断基本一致。

这些堪称古董的机床,别说升级,能维持运转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想要用它们来生产精度要求相对较高的改良型步枪零件,不如想办法从老刘那里再抠来1000块钱容易。

“妈的,又卡死了!这破丝杠,早说了该换了!”

不远处,三四个穿着油污工装的老师傅正围着一台同样老旧的铣床,一边比划着,一边大声讨论着。

那个身材粗壮、络腮胡子的师傅用力拍了一下机床的操作台,震得上面的扳手都跳了一下。

“换?上哪换去?仓库里早就没备件了!上次申请报告打上去快半年了,屁都没见一个!”另一个瘦高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师傅没好气地回应,手里拿着个卡尺,却不知测量什么。

“老张,你再看看,是不是冷却液堵了?我听着声音不对,像是过热卡死的。”一个年纪稍长、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师傅蹲下身,试图查看机床底部。

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完全没有注意到旁边多了一个姜晨。

或者说,注意到了,但并没放在心上。

对于这些在车间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老师傅来说,各种领导视察、技术员指导早已司空见惯。

而姜晨这张过于年轻的面孔,以及他那“大学生”的标签,在他们眼中,更多的是理论派、是外行。

尤其是关于姜晨在靶场“大显神威”然后被火速提拔的消息,已经在厂里私下传开,伴随着惊叹的,也有不少质疑和隐隐的不服。

姜晨定了定神,走了过去。

“几位师傅,这是怎么了?机床出问题了吗?”姜晨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和,没有丝毫领导的架子。

络腮胡子师傅上下打量了姜晨一眼,眼神中带着明显的审视和一丝不耐烦,粗声粗气地说道:“还能怎么?老毛病又犯了,铣刀卡在工件里,进给系统动不了了。”

瘦高个眼镜师傅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眯了起来,打量着姜晨:“你是……新来的那个大学生,姜……姜组长?”

他刻意在“组长”两个字上加了点音量。

“是的,我是姜晨。”姜晨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卡死的铣刀和工件上,大脑快速分析着可能的原因,“如果不介意的话,能让我看看吗?或许我能帮上点忙。”

这话一出,场面瞬间安静了几秒钟,只剩下远处其他机床单调的轰鸣。

几个老师傅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交流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惊讶、怀疑,还有一丝被冒犯的恼怒。

“你看?”年纪最长的花白头发老师傅,姓王,是车间里资格最老的技术骨干之一,他缓缓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灰尘,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老资格特有的傲慢,“小姜同志,我们捣鼓这机器几十年了,什么毛病没见过?这不是你在学校里看图纸、算公式就能解决的。这是硬碰硬的活儿,得靠经验,靠手感。”

“没错。”络腮胡子师傅也帮腔道,嘴角撇了撇,“我们几个老家伙都束手无策,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看出什么门道?别不是想在我们面前显摆一下你这‘组长’的威风吧?”

话语间的不信任和不服气,几乎是赤裸裸地甩到了姜晨脸上。

他们或许佩服姜晨改良枪械的“奇思妙想”,但对于操作和维修这些他们赖以为生的“老伙计”,他们有着绝对的自信和领域意识。

一个乳臭未干、靠着“歪门邪道”一步登天的大学生,突然成了他们的顶头上司。

还要对他们的专业领域指手画脚?

这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到抵触和排斥。

他们更愿意相信,姜晨的成功不过是运气好,或者是理论上的投机取巧,真要论起实际操作、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还得靠他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车间里的空气似乎变得有些凝滞。

其他正在工作的工人也似乎察觉到了这边的异样,有意无意地放慢了手上的动作,目光悄悄投向这边。

姜晨站在那里,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审视和怀疑。

他看着眼前这台卡死的铣床,又看了看几位老师傅脸上那混合着固执、怀疑的神情。

“各位师傅误会了,”姜晨的语气依旧平静,甚至带上了一丝微笑,“我没有任何显摆的意思,只是觉得既然遇到了问题,多一个人多一种思路总是好的。而且,我对机械原理确实下过一番功夫,或许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所在。当然,最终怎么处理,还是要仰仗各位老师傅丰富的经验。”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那台纹丝不动的铣床上。

他的眼神变得专注而锐利:“这台机床,如果我没看错,问题可能不单单是丝杠或者冷却系统那么简单……让我仔细检查一下,如何?”

几位老师傅再次交换了一下眼神。

那位王师傅沉默了片刻,最终哼了一声,侧身让开了一点位置,双手抱在胸前,用一种近乎等着看好戏的眼神看着姜晨:

“行,姜组长既然这么有信心,那就请吧!我们几个老家伙也正好学习学习,看看大学生的‘新思路’,是怎么让这台老骨头重新动起来的!”

话音里,嘲讽的意味,毫不掩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