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没听到姜组长的话吗(1/2)
面对几位老师傅写满质疑和固执的面孔,姜晨心中暗叹一声。
前世他就知道,想要打破这种基于几十年经验形成的刻板印象,光靠嘴说是没用的。
真正的尊重,尤其是在工厂这种讲究实际能力的地方。
必须靠实打实的手活儿来赢取。
他的目光再次锐利地扫过那台卡死的6H82型立式铣床。
【星际军工系统日志】的分析结果清晰地呈现在他的意识中。
远比老师傅们凭借“手感”和“听声”得出的判断要精确得多。
“各位师傅。”姜晨的声音不高,却不容置疑,甚至压过了周围机床的噪音。
“问题不在于你们说的丝杠磨损或者冷却液堵塞,那些或许是诱因,但并非根本。这台铣床的核心问题,在于主轴的滚珠轴承。”
他伸手指了指铣头部分。
语气斩钉截铁:“根据我的判断,是主轴轴承的保持架碎裂,或者滚珠出现了严重磨损,导致轴承内部间隙过大,运转时产生径向跳动。”
“这种跳动传递到刀具上,造成切削力不稳定,最终在高负载下,与进给系统产生干涉,才导致了卡死。”
“你们之前听到的异响,恐怕就是轴承损坏前的最后哀鸣,而不是丝杠的问题。”
这番话一出,信息量有点大。
几个老师傅都愣住了。
他们确实听到了异响。
也确实感觉这次卡死有点不同寻常。
但他们的经验让他们首先怀疑最常见的故障点——丝杠、导轨、冷却系统。
主轴轴承?
那可是铣床的心脏,结构复杂,拆卸困难,平时他们根本不敢轻易动它。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大学生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你说…主轴轴承坏了?”那个络腮胡子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重复了一遍。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冰冷的机床外壳,仿佛想通过触感来验证。
但显然,冰冷的机器可不会说话。
“你…你怎么知道的?你连听诊器都没用,手都没碰一下!”
“是啊,小姜同志。”瘦高个的眼镜师傅也推了推厚厚的镜片。
“诊断机器可不是猜谜语。主轴轴承那么精密的东西,没拆开看,谁敢下这个结论?”
“万一判断错了,拆坏了,这台机器可就彻底报废了!仓库里可没有备用的主轴总成!”
“那玩意儿可是进口货!”
年纪最长的王师傅眉头紧锁。
他没有立刻反驳,但脸上的神情显然也充满了疑虑。
他比谁都清楚这台老伙计的脾气,也更清楚拆解核心部件的风险。
这年轻人,口气未免也太大了点。
连检查都没检查,甚至连基本的拆卸工具都没拿出来,就敢直接断定是主轴轴承的问题?
这不符合他们几十年来积累的任何维修经验。
检查机器,哪有不拆开看的道理?
至少也得拆掉几个外罩,看看里面的情况吧?
可问题是,他们现在连拆都不敢轻易拆。
万一拆了发现不是轴承问题,装回去精度丢了怎么办?
万一拆的时候哪个零件卡死了或者弄坏了,谁负责?
搞不好被当成了某些不怀好意的人,那可就更麻烦了。
这群老师傅,爱惜这些老旧设备如同爱惜自己的眼睛。
他们宁愿机器暂时停摆,也不敢冒着彻底报废的风险去进行没有十足把握的“大手术”。
车间里的气氛因为这场争论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怎么回事?这台铣床又闹脾气了?”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王厂长。
王厂长也知道这06车间的老旧设备多,问题也多,他怕姜晨初来乍到遇到麻烦。
刚才他在办公室就隐约听到有人说这边似乎停机了,动静还有点大,便过来看看。
“王厂长!”
“厂长来了!”
几个老师傅看到王德顺,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纷纷打招呼。
络腮胡子师傅更是抢先一步迎了上去,带着几分委屈和不满,指着姜晨说道:“厂长,您来得正好!这台铣床卡死了,我们正想法子呢。”
“可这位新来的姜组长,也不检查,也不动手,就站在这儿看了一眼,就一口咬定是主轴轴承坏了!还要我们拆开来看!”
他刻意加重了“看了一眼”和“一口咬定”这两个词。
瘦高个眼镜师傅也跟着补充道:“是啊,厂长。主轴轴承那么关键的部件,怎么能凭空猜测呢?这要是拆坏了,责任谁来负?我们这几把老骨头可担不起啊!”
“这设备本来就金贵,现在更是找都找不到替代的了。”
可话里话外却是透露着:姜晨这个新来的“组长”太年轻,太冲动,不尊重老工人,瞎指挥。
王德顺的目光在卡死的铣床、几位面带忧色和不满的老师傅,以及站在一旁、神色平静却眼神坚定的姜晨之间来回扫视。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走到铣床前,也仔细观察了一下卡住的部位。
又侧耳听了听机器内部似乎已经完全停止的细微声响。
他也是技术出身,虽然不像这些老师傅一样常年泡在一线,但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初步得出的结论和老师傅们一样,按照这台铣床的状态,确实像是简单的卡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