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92章 掌舵人

第92章 掌舵人(1/2)

目录

一周的时光,在龙阳军工厂高速运转的节奏中悄然滑过。

对大多数工人而言,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前哨一号”诞生前那按部就班的轨迹,只是空气中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自豪和期待。

然而,在06车间那个被默认为“高精尖”核心区域的角落里,紧张而精密的探索,从未停止。

此刻,姜晨正站在那台经过他亲手“点化”的AF-85光学坐标镗床旁,目光专注地盯着旋转的刀具和工作台上那个被牢牢固定住的小巧金属零件。

他身边围着两名厂里技术最顶尖的老师傅,神情同样凝重,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机器发出与厂里其他老旧设备截然不同的、平稳而细微的嗡鸣声,伺服电机驱动着工作台和主轴,以微米级的精度进行着复杂的切削运动。

他们正在加工的,是一个形状极其复杂、内部有着精密沟槽和微小孔洞的零件,其尺寸不过指甲盖大小,材质是某种韧性极好的特种合金钢。

这,正是姜晨根据系统知识库中关于引信和精密起爆装置的通用原理,设计出来用于“练手”的模拟零件之一。

它几乎复刻了未来“焚风”云爆弹核心引信部件所需的大部分高难度加工特征。

“注意Z轴进给速度,再慢一点,0.005毫米每转。”

姜晨的声音很是冷静。

“冷却液流量加大,保持充分润滑和降温。”

老师傅小心翼翼地微调着控制面板上的旋钮(这套简易数控系统虽然界面简陋,但核心控制功能已经具备)。

几天前,他们在加工同样零件时,就因为进给速度控制不当和冷却不足,导致刀具磨损过快,零件表面出现了微小的烧蚀痕迹,直接报废。

这种级别的精密加工,对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近乎苛刻,丝毫马虎不得。

旁边的工作台上,已经摆放着好几个加工失败的残次品,每一个都代表着不菲的材料成本和工时损耗。

但在姜晨看来,这些失败是值得的,甚至是必须的。

它们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是锤炼技艺、摸索工艺参数的宝贵学费。

终于,随着最后一刀切削完成,主轴缓缓停止转动,工作台退回原位。

老师傅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松开夹具,用镊子将那个刚刚加工完成的小零件取了下来,递给姜晨。

姜晨接过零件,拿到灯光下,又取出放大镜和千分尺,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细节——孔径、槽深、表面光洁度、关键部位的尺寸公差……

良久,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错!这一次,完全合格!孔壁光滑,尺寸精准,毛刺也处理得很干净!王师傅,李师傅,你们的技术越来越精湛了!”

听到姜晨的肯定,两位老师傅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憨厚而自豪的笑容。

这几天跟着这位年轻的“姜总工程师”攻克这些前所未见的精密零件,虽然压力巨大,但自身的技艺也确实在飞速提升,那种亲手将图纸上的“不可能”变为现实的成就感,是任何奖金都无法比拟的。

就在这时,车间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略带急促的脚步声。

“姜工!姜总工!”是老刘,这位如今几乎成了姜晨“专属通讯员”的锅炉房老班长,一边喊着,一边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厂长让你马上去他办公室一趟!军区那边的正式文件……来了!”

军区的文件?

姜晨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是什么。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他将手中那个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合格零件小心地放进一个垫着绒布的小盒子里,对两位师傅交代道:“王师傅,李师傅,今天的成果很好!继续保持!把刚才成功的加工参数、刀具型号、冷却方案都详细记录下来,形成标准工艺卡。后面我们还要批量生产类似精度的零件!”

“好嘞!姜工放心!”两位师傅连忙应道。

姜晨擦了擦手,快步跟着老刘向办公楼走去。

阳光透过高大的厂房窗户,在他年轻而坚定的背影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推开王厂长办公室的门,果然,气氛热烈而庄重。

王厂长正拿着一份盖着鲜红印章的正式文件,满面红光地和陈参谋说着什么。

看到姜晨进来,王厂长立刻兴奋地扬了扬手中的文件。

“小姜!来了!快看!军区的正式批复下来了!”王厂长将文件递给姜晨,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

姜晨接过文件,目光迅速扫过。

文件的抬头是《关于批准“JH-751-焚风”单兵云爆武器系统预先研究项目的批复》。

文件内容首先肯定了该武器概念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紧迫性,同意将其列为军区重点预研项目,代号“JH-751-焚风”。

明确指示由龙阳军工厂承担主要的研制任务,并要求十四所及其他相关技术部门予以必要的配合和支持。

最关键的是,文件批准了首期预研经费——拾万元整!

这笔经费将在一周内拨付到位,专款专用,用于项目的理论研究、仿真计算、关键技术验证和初期样品试制。

拾万元!

虽然比不上“前哨一号”的五十万启动资金,但这对于一个刚刚进入预研阶段、尚未完全摸清技术底细的新项目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投入了!

这充分体现了军区高层对这个项目的重视和期待,也包含了对姜晨个人能力的极大信任!

“太好了!”姜晨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有了这笔经费,他就可以立刻从系统兑换完整的“焚风”设计蓝图和工艺包,将那些储存在他脑海中的先进知识,真正转化为可以指导生产的图纸和规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