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24章 代号“鹰眼”

第124章 代号“鹰眼”(2/2)

目录

姜晨心中了然,这确实是最佳的合作模式。

雷达的研制离不开飞机这个载体,涉及到复杂的电磁兼容、结构安装、冷却散热、供电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要有飞机制造厂的深度参与。

“至于第十四研究所,”冯振国看向姜晨,“虽然他们之前在机载雷达项目上进展不顺,但毕竟是国内雷达领域的权威,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还是有的。这次,他们将全力配合你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实验资源。”

他顿了顿,郑重地宣布:“按照姜晨同志的要求,首批九十万龙国币的研发经费,军委已经特批!预计在一周之内,就会拨付到项目专用账户上。而姜晨同志,你这次将担任这个代号为‘鹰眼’的机载火控雷达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总设计师!”

“总设计师!”王德贵厂长倒吸一口凉气,看向姜晨的目光充满了震惊和……羡慕。

如此重要的项目,竟然由一个如此年轻的同志挂帅,这在龙国的军工史上,恐怕也是头一遭!

上一次研制反炮兵雷达,姜晨也不过只是副总工程师,说白了,就是担心他资历不够。

要知道,龙国可是相当注重资历。

除非你有天大的本领。

就像姜晨一样。

姜晨虽然早有预感,但此刻听到冯振国的正式任命,心中依然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和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冯振国继续说道,“军委还决定,由第十四研究所的副所长林浩同志,担任项目的副总设计师,兼14所方面的技术负责人,全力协助你的工作。”

林浩同志!

姜晨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位儒雅而务实的雷达专家的身影。

之前在“前哨一号”项目的合作中,林浩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开放心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他作为副手,姜晨对接14所的工作,无疑会顺畅许多。

最关键的是,林浩在上次基本上都是放手让自己去干,而并未做过多干预。

足够的自主决定权才是姜晨真正想要的。

“司令员,我……”姜晨刚想说些什么,冯振国却抬手打断了他。

“姜晨,我知道你年轻,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国家和军队相信你,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带领大家攻克这个难关。”冯振国语重心长地说道,“‘鹰眼’项目,不仅仅是一款雷达的研制,它关系到我们空军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天空是否安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投向远方,声音中带着几分感慨和忧虑:“你们可能还不太清楚,我们的主力战斗机,和西方以及毛熊的主力二代机、准三代机之间,差距究竟有多大。”

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更加肃穆。

王德贵厂长虽然是军工厂长,但对空军装备的具体性能对比,了解得并不算特别深入。

姜晨则因为穿越和系统的缘故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

冯振国转过身,缓缓说道:“我就简单说几点。我们目前空军的主力,还是大量的歼-6,以及少量刚刚开始装备的歼-7。歼-6,仿制的是毛熊的米格-19,一款五十年代的飞机,连基本的搜索雷达都没有,作战基本靠地面引导和飞行员目视,武器也只有航炮和近程格斗弹。在晴朗的白天,凭借飞行员高超的技术和勇敢精神,或许还能与敌人周旋一二。但一旦遇到复杂气象条件,或者是在夜间,我们的歼-6就几乎成了‘瞎子’和‘聋子’,只能被动挨打。”

“而我们的主要对手呢?”冯振国的语气变得沉重,“鹰酱那边,他们的F-4‘鬼怪’战斗轰炸机,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大批量装备了。这款飞机,装备了大功率的机载火控雷达,探测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可以发射‘麻雀’中距空空导弹,传闻具备了超视距作战能力。也就是说,在我们的飞行员还没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就已经发射导弹了!”(由于情报误差,他甚至不知道鹰酱已经开始准备量产f14和f15等第三代战斗机了,只知道可能在研发当中,具体进度不清楚。)

“毛熊那边,他们的米格-21后期型号,以及米格-23,也普遍装备了性能尚可的机载雷达,同样具备发射中距弹的能力。虽然他们的电子设备可能比鹰酱的要粗糙一些,但在高空高速性能和爬升率方面,依然对我们的歼-6、歼-7早期型号构成优势。”

冯振国走到姜晨面前,目光灼灼地看着他:“简单来说,我们的战斗机,在态势感知能力、超视距拦截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至少存在一代到一代半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不是光靠飞行员的勇敢就能弥补的。没有一双锐利的‘鹰眼’,我们的战斗机在未来的空战中,将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现在,这个为我们的战鹰装上‘眼睛’的重任,就落在了你的肩上,落在了‘鹰眼’项目组所有同志的肩上!”冯振国用力地拍了拍姜晨的肩膀,“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希望你们能够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争取早日让我们自己的高性能机载雷达装备部队,让我们的飞行员,在蓝天上挺直腰杆!”

姜晨深吸一口气,感到一股热血在胸中激荡。

他郑重地向冯振国敬了一个军礼,声音坚定而有力:“请司令员放心!请中央和军委放心!我姜晨,必定竭尽所能,和松州厂的同志们、14所的同志们一起,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我们一定努力,再创辉煌!”

王德贵厂长也激动地站起身:“司令员,我们龙阳军工厂虽然不直接参与雷达的核心研发,但只要‘鹰眼’项目有任何需要我们配合的地方,无论是零部件试制、材料供应还是后勤保障,我们一定全力以赴,绝不拖后腿!”

冯振国欣慰地点了点头:“好!有你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具体的项目启动会议,我会尽快安排。到时候,松州厂和14所的主要负责同志都会过来。你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他看了一眼手表:“时间不早了,你们也都累了一天。回去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接下来,有的是硬仗要打。”

送走了冯振国司令员,会议室内只剩下姜晨和王德贵两人。

王德贵厂长看着姜晨,眼神复杂,既有佩服,也有担忧:“姜晨啊姜晨,你小子可真是……总能搞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机载火控雷达总设计师,啧啧,这担子可不轻啊!九十万,一周内到账,这效率,也真是前所未有。”

姜晨苦笑了一下:“王厂长,您就别打趣我了。我现在是压力山大啊。这九十万,听起来是特批了,但对比项目的重要性,其实还是杯水车薪。后续的投入,恐怕会是个天文数字。如果不能在初期阶段拿出真正有说服力的成果,后面的路会更难走。”

他知道,系统提供的JL-7A雷达技术资料虽然先进,但将其从图纸变成现实,再到能够稳定量产,中间还有无数的技术细节和工艺难关需要攻克。

这九十万,只是一个敲门砖,一个争取更大支持的起点。

不过好在他的账户上也是多了2000w的存款,因此底气足了很多。

但即便有了系统,有些问题还是得人来解决。

系统不能代替人类呼吸,也不能代替人类思考。

王德贵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诚恳地说道:“姜晨,别想太多。既然国家和军队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就是对你最大的信任。我们厂虽然帮不上核心技术的大忙,但就像我刚才跟司令员保证的,你需要什么支持,尽管开口。能造出‘焚风’这样大杀器的龙阳厂,也不是吃素的!”

姜晨心中一暖,点了点头:“谢谢您,王厂长。后续少不了要麻烦厂里。”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姜晨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上。

他知道,一场新的、更加艰巨的战役,已经悄然打响。

“鹰眼”……姜晨默念着这个代号,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装备了国产先进雷达的龙国战机,如真正的雄鹰般,搏击长空,俯瞰大地,守护着这片广袤的疆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