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你小子,至少抵3个师(1/2)
姜晨给冯远征教授腾了个位置,让他能更好地琢磨其中的一些原理。
此刻的这位龙国军是专家,火箭领域前森院长的左膀右臂,已经被深深地折服。
实际上,姜晨并没有立刻将脑海中经过系统优化的所有细节全盘托出。
他知道,那样做太过惊世骇俗,也难以解释。
他只是挑选了几个最为关键,也最容易理解的技术点,用尽可能清晰和专业的语言进行了阐述,点出了“东风二号改”在一级发动机燃料喷注系统、二级火箭级间分离时序控制以及弹头再入姿态稳定性设计上可能存在的缺陷,并给出了初步的改进方向。
即便只是这冰山一角,也足以让冯远征教授这位浸淫航天领域数十年的老专家拍案叫绝,连连称赞姜晨的思路“神来之笔””。
而冯振国司令员,虽然不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他从冯远征教授那激动得几乎手舞足蹈的表情中,也能判断出,姜晨提出的这些“想法”,绝对具有极高的价值!
困扰了龙国顶尖科学家团队许久的技术瓶颈,似乎真的在这个年轻人的三言两语之间,找到了突破的曙光!
姜晨这小子,至少能抵得上三个师!
“好!好小子!我就知道你不会让我们失望!”冯振国司令员用力地拍着姜晨的肩膀,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前森院长要是知道了,肯定会高兴坏了!我们龙国的‘东风’,有救了!有救了!”
冯远征教授也拉着姜晨的手,连连说道:“姜晨同志,你提出的这几个改进方向,都非常关键!特别是燃料喷注单元的优化设计,简直是……一针见血!我们之前也尝试过多种方案,但都没有想到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如此精妙的调整!你……你简直是个天才!”
面对两位长辈毫不吝啬的赞誉,姜晨只是谦虚地笑了笑:“司令员,冯教授,这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具体是否可行,还需要经过详细的计算、论证和试验验证。火箭科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冯振国司令员大手一挥:“这个你放心!只要你的思路是正确的,后续的计算、论证和试验,国家会不惜一切代价投入!前院长那边,我会亲自去汇报,我相信他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想法!不,不是支持,是……全力配合!”
他看了一眼桌上那份“东风二号改”的图纸,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姜晨,关于‘东风二号改’项目的技术攻关,我正式邀请你加入核心技术顾问组!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需要什么资源,军区全力保障!”
姜晨心中暗道,这五百万龙国币的“系统算力”借贷,总算是没有白费。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兑换系统商城里那些动辄几亿、几十亿的完整弹道导弹技术,但仅仅是利用系统对现有图纸进行缺陷分析和数据优化,就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效果。
这让他对系统能力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他未来的发展思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既然直接研发全新的、跨时代的武器装备,受限于资金、技术积累和时间等诸多因素,现阶段难以一步到位,那么,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升级和改造,使其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战斗力,这无疑是一条更具可行性,也更符合当前国情的道路。
其实,从他最早接触的改进型63式自动步枪开始,就属于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思路。
只不过那一次,是系统直接提供了成熟的改进方案。
因为龙国专家们压根就没想过在那款近乎被淘汰的步枪上浪费时间,直接研发新的制式装备会比改良更加效率。
但弹道导弹可不一样。
这样的灭国武器可谓是十年磨一剑,每一次的更新换代都将改变世界格局,可不是轻武器能碰瓷的。
而要在短时间内重新设计一款全新的弹道导弹,也颇为不现实。
即便研制出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弹头,发射平台以及相应的后勤等也是个问题。
所以这一次,面对“东风二号改”,系统提供的则是更深层次的“辅助诊断”和“优化建议”服务。
两者虽然在操作模式上有所区别,但其本质,都是在现有武器装备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改良和提升。
这种思路,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节约宝贵的研发时间和经费,还能让科研人员在改进过程中,逐步掌握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为未来独立研发更高端的武器装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来,以后得多留意系统商城里那些针对现有装备的‘升级包’和‘优化服务’了。”姜晨心中暗忖。
这条路,或许才是他现阶段能够为国家军工事业做出最大贡献的捷径。
解决了“东风二号改”项目的一个心腹大患,冯振国司令员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
办公室内的气氛,也从之前的压抑和愤怒,变得有些振奋和期待。
然而,南疆边境的烽火,依旧在燃烧。
“鹰眼”机载雷达的研制,虽然已经被列为最高优先级,并且即将召开项目启动暨加速动员大会,但正如王德贵厂长所担心的那样,“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款高性能机载雷达从图纸到样机,再到完成各种测试、定型生产、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这中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周期。即便姜晨有系统的帮助,能够大大缩短这个周期,但恐怕也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南疆空战力量对比的颓势。
猴子国新获得的米格-21MF,凭借其相对先进的雷达和导弹,已经对龙国空军老旧的歼-6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敌人的空中优势,龙国在南疆的地面部队,将时刻面临来自空中的打击,前线的防御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一想到那些即将血洒长空的飞行员,一想到冯司令员那充满血丝的眼睛和压抑的怒火,姜晨的心中就如同压着一块巨石。
“司令员,”姜晨沉思片刻,开口问道,“目前南疆前线的空情,依旧很严峻吗?我们的歼-6,在面对猴子国的米格-21MF时,是不是完全处于下风?”
冯振国司令员闻言,脸上的笑容又收敛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凝重。
他点了点头,沉声道:“是的。歼-6毕竟是五十年代的技术水平,主要依靠目视和地面引导作战,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都非常落后。而猴子国那批米格-21MF,虽然也不是什么顶尖的战机,但经过联邦政府的现代化改装,其雷达探测距离和空空导弹的性能,都远超我们的歼-6。在超视距空战中,我们的飞行员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即便进入近距离格斗,米格-21MF的机动性也不逊于歼-6,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有优势。”
他叹了口气:“以往的空战,我们的飞行员是凭着一股血气之勇在战斗。如果不是他们悍不畏死,恐怕损失还会更大。但这种用生命去弥补装备差距的打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冯远征教授也忧心忡忡地说道:“是啊,现代空战,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获取能力和超视距打击能力。没有先进的雷达和导弹,就如同蒙着眼睛的拳击手,只能被动挨打。‘鹰眼’项目虽然前景光明,但毕竟还需要时间。”
姜晨的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既然研制全新的高性能机载雷达装备部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在“鹰眼”成熟之前,有没有一种……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并且可以有效替代一部分空军职能,来遏制猴子国空军嚣张气焰的武器装备呢?
他的大脑再次飞速运转起来,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窗外那片广阔的天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