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85章 姜厂长高见

第185章 姜厂长高见(1/2)

目录

老刘看着姜晨那充满自信的眼神,心中那点残存的疑虑瞬间烟消云散。

他猛地站起身,脸上重新焕发出光彩。

“是!姜厂长!我这就带您过去!”老刘的声音洪亮,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充满干劲的年轻时候。

两人走出办公室,穿过新建的行政楼,沿着尚未完全硬化的道路,走向“凤凰新材”所在的特级保密区。

一路上,姜晨都在脑海中梳理着SHTC-1型超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系统提供的设备改造方案。

很快,他们来到了“凤凰新材”的主体建筑。

这座厂房刚刚搭建好框架,内部的装修和设备安装还在进行中。

然而,当姜晨踏入其中时,他还是感受到了老刘口中那种“老旧”的气息。

厂房内部的光线有些昏暗,几盏老旧的白炽灯悬挂在半空,发出微弱的光芒。

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灰尘和油漆的混合气味。

一些锈迹斑斑的设备,被简单地摆放在指定位置,它们的外壳上留下了岁月侵蚀的痕迹,有些地方甚至能看到修修补补的焊缝。

姜晨的目光扫过那些所谓的“高温熔炼炉”、“真空烧结炉”以及“精密加工机床”。

它们确实如老刘所说,显得笨重而粗糙,与他脑海中那些未来科技的流线型、高精度设备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些设备的控制面板上,毫无例外的都是老式的机械旋钮和指针表盘,而非数字显示。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姜晨也看到了一群充满热情和干劲的人。

第一批抵达的材料学专家们,正围着几台设备,拿着图纸和工具,进行着初步的勘测和讨论。

他们虽然也对设备的简陋感到无奈,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科学研究的执着。

这些专家,并非等闲之辈。

他们来自于龙国科学院的各大研究所、燕京大学、华清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化学系和材料科学系,是龙国在化学、高分子、冶金、陶瓷等材料领域的佼佼者。

其中,那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名叫李明德,是国内著名的冶金专家,曾参与过龙国第一炉特种钢的研制,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望。

另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的中年人,是高分子材料专家张教授,他的团队在合成橡胶和复合材料方面有着深厚积累。

还有几位,也都是各自细分领域的领军人物。

对于上级为什么要把他们这些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突然调到龙阳军工厂这样一个偏僻的新建分厂,他们心里都充满了疑惑。

军令如山,他们不得不服从,但私下里,各种议论和牢骚从未停止。

“老李啊,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搞了一辈子材料,怎么突然就被调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了?”张教授扶了扶眼镜,压低声音对李明德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和抱怨。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厚镜片,目光落在面前一台老旧的真空泵上,那泵体上斑驳的漆面和管道连接处缠绕的胶带,无声地诉说着它的“高龄”。

“就凭这些老古董,能搞出什么‘新材’?别说超导热材料了,能把现有材料的纯度再提高一个百分点,都得烧高香了。”

李明德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谁知道呢。上面说是国家战略需要,要搞什么‘凤凰新材’。可你看这些设备,都是从哪个废品站里扒拉出来的?就凭这些老古董,能搞出什么‘新材’?”他指了指一台锈迹斑斑的熔炼炉,眼中充满了无奈。他深知,材料科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是这种连“米”都带着霉味儿的境况。

“你们接到通知没,居然让我们听一个二十几岁的‘毛头小子’指挥!”一个年轻一些的助理研究员忍不住插嘴,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服气,他叫赵刚,是李明德教授的得意门生,虽然年轻,但在材料力学方面颇有建树。

“那个什么姜晨,在军工行业的确称得上专家,他搞的雷达、步枪,我们也都听说过,确实厉害。但那也是机械和射电方面的知识啊!我们大多都是搞化学、搞材料的,这完全是两个领域!如果说领导我们的是钱森教授或者说冯远征教授,那我们无话可说,心服口服。可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来领导我们这些老家伙……这简直是胡闹!”

赵刚的话引起了周围几位专家的共鸣,虽然没有直接附和,但脸上都露出了相同的表情。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有着自己的学术尊严和经验积累。

让他们突然听从一个年轻得多的“外行”指挥,这无疑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挑战,也是对他们学术地位的某种“贬低”。

他们私下里甚至猜测,是不是上面出了什么问题,或者姜晨有什么特殊的背景,才能获得如此荒谬的权力。

虽说上级的命令不得不听,但他们心里也或多或少有些牢骚,觉得这事办得实在有些荒唐。

与其把他们调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还不如让他们在实验室里做做研究。

此刻,在姜晨进来之前,大多数人依旧是在埋头进行着实验设备的勘测和讨论,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着一种无声的抗议——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对这个年轻的“厂长”保持着一种礼貌但疏远的距离。

他们虽然也对设备的简陋感到无奈,但眼神中依然充斥着对科学研究的执着,那是他们身为科学家的本能,也是他们唯一能掌控的领域。

他们等待着,等待着这个“毛头小子”能拿出什么真本事,来证明他配得上这个位置,配得上领导他们这些老家伙。

姜晨的目光扫过这些专家们,他看到了他们眼中的疲惫和无奈,也看到了他们对科学的执着。

同时,他也捕捉到了他们眼神深处隐藏的那一丝疑惑、不解,甚至是不服气。

他知道,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

这些人的表情和刚开始06车间那帮老工人们简直一模一样。

而要让这些顶尖的科学家心悦诚服,光靠军令是不够的,最快的方式就是拿出真本事,用实际的成果来征服他们。

“姜厂长!”李明德教授首先注意到了姜晨的到来,他虽然心里也有疑惑,但作为老一辈科学家,对军令的服从和对新领导的尊重是刻在骨子里的。

他立刻迎了上来,脸上挤出一丝略显僵硬的笑容。

“李教授,您好。”姜晨上前与他握手,语气平静而有力,“设备的情况,您看过了,有什么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