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研发完毕,林浩到来(2/2)
虽然挑战巨大,但姜晨所展现出的知识和远见,以及眼前这些先进的设备,让他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李明德教授激动得满脸通红,他颤抖着声音说道:“姜厂长,我……我明白了!这简直是……是材料学的未来!我李明德,愿意为SHTC-1项目,贡献我毕生所学!”
张教授、王雷教授、陈芳教授也纷纷表态。
赵刚更是握紧了拳头,他很荣幸,自己将有机会参与到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中。
姜晨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些顶尖的科学家们已经被他彻底点燃了。
“好!既然大家都有信心,那我们现在就进行分工!”姜晨拍了拍手,声音洪亮,“李明德教授,您作为冶金专家,主要负责基体材料的研发与制备工艺优化,特别是定向凝固和粉末冶金技术,以及与碳基纳米结构的界面润湿性研究。赵刚,你作为李教授的助手,协助他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和结构优化。”
“张教授,您是高分子材料专家,我需要您负责碳基纳米结构的制备与改性,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我们需要探索如何将这些纳米结构均匀、定向地嵌入基体中,并确保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
“王雷教授,您是陶瓷材料专家,请您负责高温陶瓷基体的探索,以及内部热虹吸机制中毛细管网络的构建和陶瓷管路的烧结工艺。同时,您还需要研究新型耐高温、耐腐蚀的陶瓷材料,用于SHTC-1的外部封装。”
...
“老刘!”姜晨看向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老刘,“你作为凤凰新材生产车间的技术指导和核心机密负责人,负责所有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校准,以及姜厂长和各位专家下达的特殊工艺操作。特别是涉及到SHTC-1的制备过程,你必须亲力亲为,严格按照指令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并且严格保密,除了你和我,任何人不能知道其中的细节。明白吗?”
“明白!姜厂长!保证完成任务!”老刘声音洪亮,眼中充满了干劲。
他虽然听不懂那些高深的理论,但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好!那大家就各司其职,立刻投入到SHTC-1的研发中去吧!”姜晨大手一挥,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是!姜厂长!”
专家们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决心。
他们纷纷散开,走向各自负责的区域,开始对那些崭新的设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调试。
实验室里,机器的嗡鸣声再次响起,那是未来科技的序曲,是凤凰涅槃的号角。
...
一个多月过去了。
凤凰军工厂的“凤凰新材”实验室,灯火彻夜通明,机器的轰鸣声几乎从未停歇。
李明德、张教授、王雷、陈芳、赵刚等一众专家,在姜晨的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SHTC-1型超导热复合材料的研发中。
姜晨每天都会抽出大量时间,亲自指导他们,解答他们的疑问,甚至在关键时刻,会拿出一些系统提供的“降维”技术图纸或理论模型,帮助他们攻克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难题。
在姜晨的精确指导下,以及那些超越时代设备的辅助下,SHTC-1的研发进程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即便是鹰酱最先进的实验室,研制一款新材料的时间都往往是以年为单位。
李明德教授和赵刚在熔炼炉前,一次次调整基体合金的配比和定向凝固参数,他们发现,姜晨提出的“声子阻尼矩阵”概念,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基体的热传导效率。
张教授和陈芳教授则在烧结炉旁,尝试各种碳基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并探索最佳的界面处理工艺,他们同样惊奇地发现,当界面结合达到姜晨所说的“原子级完美”时,材料的整体导热性能会发生质的飞跃。
老刘则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穿梭于各个实验台之间,严格执行姜晨的指令,确保每一个实验步骤都精准无误。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李明德教授兴冲冲地给厂长办公室的姜晨打了电话。
“姜厂长!姜厂长!大喜啊!”李明德教授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和狂喜,几乎是吼出来的,“SHTC-1材料……我们成功了!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它的导热系数已经达到了您设定的指标!甚至……甚至还有超越的趋势!请姜厂长……请姜厂长立刻过来验收!”
电话那头,姜晨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自信而满足的笑容。
他知道,SHTC-1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此刻,姜晨的办公室里,却并非只有他一人。
他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桌上摆放着两杯热气腾腾的香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在他对面,一位身着整洁军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正襟危坐,脸上带着一丝焦急与期待。
来人正是电子工业部14所副所长——林浩。
“林所长,请用茶。”姜晨示意了一下,语气平静而从容,仿佛丝毫没有被李明德教授的狂喜所影响。
林浩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但他的目光却始终紧盯着姜晨,显然心事重重。
“姜厂长,您……您上次说的,关于歼-7D改装JL-7A雷达的结构载荷和电源供给问题,您……您有思路了吗?”林浩终于按捺不住,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焦急和一丝难以掩饰的希冀。
他知道,SHTC-1的研发,是姜晨解决JL-7A雷达散热问题的关键。
但雷达的集成,远不止散热一个问题。
结构强度和电源供给,依然是压在他们心头的大山。
姜晨放下电话,目光落在林浩身上。
“林所长,关于歼-7D的改装问题,我当然有思路。”姜晨微微一笑,语气中充满了自信,“而且,我敢保证,我的方案,将彻底解决您所面临的所有瓶颈,让歼-7D,真正拥有全新的‘眼睛’和‘心脏’!”
林浩的身体猛地一震,眼神中全是难以置信。
“真的吗?!姜厂长!您……您真的有办法?!”
他激动得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
姜晨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轻轻推到林浩面前。
“林所长,请看这份报告。”
林浩颤抖着手接过报告,当他的目光落在报告首页的标题时,瞳孔猛地收缩。
那标题赫然写着:
《SHTC-1型超导热复合材料性能测试与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林浩抬头,看向姜晨,眼中充满了疑问和敬畏。
SHTC-1……这不就是姜晨之前提到的,那个用来解决雷达散热问题的“未来材料”吗?
这才半个多月……它竟然……成功了?!
他颤抖着翻开报告,当他看到报告中SHTC-1那惊人的导热系数、超低的密度和超高的强度时,整个人彻底呆住了。
这哪里是材料,这简直是神迹!
姜晨没有理会林浩。
SHTC-1的应用可不仅仅只是用到J7身上。
一款过气的二代机不值得他这么大费周章。
他的目光穿透办公室的墙壁,仿佛看到了未来。
SHTC-1将不仅仅解决JL-7A雷达的散热问题,将彻底改变龙国航空工业的格局,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工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