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204章 把伯拉阿变为龙国的海外军事基地!

第204章 把伯拉阿变为龙国的海外军事基地!(1/2)

目录

冯镇国正凝神阅读一份来自凤凰军工厂的报告。

这份报告,薄薄几页纸,却承载着足以改变国家命运的沉重分量。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对面的儿子——冯远征教授身上,眼中带着询问的意味。

冯振国的思绪仿佛也随之飞越千山万水,抵达遥远的伯拉阿,那片流淌着黑色黄金的土地。

“敢想敢干?这何止是敢想敢干啊!”冯振国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你知道这笔钱意味着什么吗?这笔钱,抵得上咱们龙国一年,不,甚至还要更多的财政收入了!如果能把这笔钱拿到手,那么咱们龙国可以在军事、经济领域做到太多的事了!”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这笔巨款的渴望,以及对国家未来宏伟蓝图的憧憬。

此刻,他的心情,就像是亲眼目睹了一座蕴藏着无尽宝藏的金山,而这座金山,正等待着他们去开采,去将其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龙国,虽然已经从过去的动荡中逐渐恢复,但经济基础依然薄弱,百废待兴。

全国上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许多地方连温饱都还没完全解决。

农田里,耕作方式依旧传统,产量提升缓慢,粮食供应常常捉襟见肘。

城市里,工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种类单一,质量也难以与国际先进水平匹敌。

国家的外汇储备更是少得可怜,每一笔外汇都得精打细算,用到刀刃上。

引进一台关键设备,购买一批稀缺原材料,都需要反复论证,层层审批,因为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工业生产能力有限,许多关键技术和设备都得靠自己摸索,或者想方设法从国外引进,但往往又因为资金不足而处处受限。

许多工厂的设备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旧型号,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极低,大量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下,能耗巨大。

技术工人虽然勤劳,但缺乏现代化的培训和工具,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业生产需求。

“咱们国家真的很艰难啊,远征。”冯振国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然后感慨道,“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工业底子薄,科研条件差。咱们的军工,虽然有那么一股子拼劲,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时候,就是被钱给卡住了脖子。多少好项目,多少优秀的人才,就因为缺那么一点点资金,就不得不搁置,不得不忍痛放弃。”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办公室里那些简朴的陈设,又仿佛看到了全国各地那些简陋的厂房、破旧的设备,以及科研人员们在昏暗灯光下,用手算、用土法攻克难题的身影。

那些为了国家科技进步而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对国家的热爱,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但资金的匮乏,始终是悬在他们头顶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斩断他们的梦想。

冯远征教授,作为一名深耕军工领域的专家,对父亲所言的困境感同身受。

他深知,龙国的军事工业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突破,但整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巨大差距,尤其是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方面,更是受制于人。

“想想看,父亲!”冯远征站起身,走到窗前,“咱们的航空发动机,现在还主要靠仿制联邦的技术,性能、寿命都跟不上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的战机,虽然有了机体,但‘心脏’却不够强劲,推力不足,油耗高,可靠性差,严重制约了战机的机动性和作战半径。这笔资金,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有了这笔钱,咱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高温合金生产线,从原材料提纯到合金熔炼、锻造、铸造,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我们可以引进最先进的五轴数控机床,这些精密机床是制造复杂航空发动机叶片、涡轮盘等核心部件的基石,它们能确保部件的精度和一致性,从而大幅提升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我们甚至可以从国外挖一些顶尖的发动机专家回来,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先进的设计理念、管理经验和测试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培养国内的年轻人才,建立完善的航空发动机研发体系,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咱们就能研发出推重比更高、油耗更低、寿命更长的涡扇发动机,让咱们的战机真正拥有强大的‘心脏’,不再受制于人,能够在未来的空中战场上占据主动!”

冯振国深以为然。

虽然他不是搞军工出身,但他也很清楚航空发动机一直是龙国航空工业的心病,也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这笔资金,无疑能为解决这个“心脏病”提供强大的助力。

一个国家的空军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航空发动机的水平。

没有强大的发动机,再先进的机体设计也只是空壳。

“还有材料科学!”

冯远征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姜晨那小子搞出来的SHTC-1,虽然解决了雷达散热的问题,但那只是个开始。SHTC-1的超高导热性能和轻巧密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有了这笔钱,咱们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到‘凤凰新材’,不仅仅是扩大SHTC-1的生产规模,更要深入研发更多高性能的特种金属、复合材料。比如,用于隐身战机的雷达吸波材料,这需要我们在材料结构、电磁波吸收原理上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能够有效吸收雷达波,同时又轻质、耐用的涂层和结构材料,让我们的战机在敌方雷达面前‘隐形’。”

“再比如,用于核潜艇的特种钢材,这要求钢材具有极高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和抗压能力,能够承受深海的巨大压力,同时还要具备低磁性,以减少被探测的风险。这对于提升我们海军的战略威慑力和生存能力至关重要。甚至,我们还可以研发用于洲际导弹弹头的耐超高温烧蚀材料,确保弹头在高速穿越大气层时能够承受上千度的高温和剧烈摩擦,精确打击目标。这能让咱们的武器装备在性能上实现质的飞跃,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国防实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