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开箱之日(2/2)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核心区里那块晶莹剔透的玻璃母版。
“但今天,不一样。这块玻璃,是鹰酱倾尽国力,在最理想的太空环境下制造出来的东西。它的均匀度,在理论上是完美的。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上帝直线’,那它一定就藏在这块玻璃里。我们今天,不是在测试它,而是在见证一个奇迹。”
这番话,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他们对这块玻璃的期望,已经超越了科学的范畴,近乎一种信仰。
他们相信,这块用生命换来的“圣物”,必然是完美无瑕的。
如果测试出了问题,那一定是他们自己的设备、他们的环境、他们的操作出了问题,绝不可能是玻璃本身的问题。
林浩所长亲自坐镇在总控制台前,他的身后,站着姜晨。
“各单位报告准备情况!”林浩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系统,传遍了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
“激光源稳定,输出功率锁定!”
“光学平台水平校准完毕,微震数据低于阈值!”
“干涉仪自检通过,数据链路正常!”
“环境控制系统正常,温湿度锁定!”
……
一声声清晰的报告传来,一切准备就绪。
林浩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身旁的姜晨。姜晨向他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
“我宣布,‘磐石计划’第一次光路测试,现在开始!”林浩按下了总控台上的红色启动按钮,“倒计时!”
“五!”
“四!”
“三!”
“二!”
“一!”
“启动!”
随着指令下达,氦氖激光器发出了一束肉眼不可见的、稳定的红光。
光束穿过重重镜组,精准地射入玻璃母版。
在另一端,干涉仪开始工作。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住了主显示器上的那台虚拟示波器。
屏幕上,一个绿色的光点从左侧出现,开始向右缓缓移动。它走过的轨迹,就是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光点稳定地、坚定地,画出了一条笔直的、没有任何弯曲的水平线。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变慢了。
实验室里鸦雀无声,只能听到众人压抑的、越来越急促的呼吸声。
那条直线,就像一位技艺最高超的书法家,用最稳的笔,在宣纸上画出的完美一横。它代表着数据的完美,代表着材质的绝对均匀,代表着理论成为了现实!
“成功了……”王老摘下眼镜,激动得嘴唇都在颤抖。
“天呐,真的是一条直线!‘上帝直线’!”小李已经忍不住想欢呼。
控制台前,林浩所生的双手死死地攥着拳头,他的眼中,已经泛起了激动的泪光。
几十年的梦想,几十年的追赶,今天,终于亲眼见证了巅峰!
然而,就在光点即将走完整个行程,就在所有人的欢呼即将冲破喉咙的那一瞬间——
异变陡生!
那个一直稳定前行的绿色光点,在屏幕的最右端,也就是光路扫描的末尾区域,突然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不规则的、向上方的抖动!
它就像是书法家在收笔时,手腕无法控制地轻轻一颤,在完美的笔画末端,留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却又无比刺眼的墨点。
那个抖动非常短暂,几乎只是一闪而过,光点便恢复了水平,走完了全程。
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看见了。
准备爆发的欢呼声,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扼住,戛然而止。
巨大的喜悦,在0.1秒内,被冰冷的、令人窒息的未知所取代。
整个实验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那是什么?”终于,有人用梦呓般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眼花了吗?还是电流干扰?”
“不可能!所有线路都做了最高级别的屏蔽!”
林浩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猛地扑到控制台前,大声吼道:“回放!慢速回放最后三秒的数据!”
技术人员立刻操作,屏幕上的画面开始以十分之一的速度倒放,然后重新播放。
这一次,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在代表完美数据的直线末端,那个幽灵般的、毛刺一样的抖动,清晰地、无可辩驳地存在着。它虽然微小,但对于光刻而言,这无异于在平整的镜面上,出现了一道无法忽视的划痕。
“再测一次!立刻!马上!”林浩的声音已经带上了嘶吼。
第二次测试很快开始。
同样完美的直线。
以及,在同样的位置,出现的,同样微小的、致命的抖动。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结果完全一致。
那个瑕疵,如同一个被刻下的诅咒,顽固地出现在每一次测试的结果里。
实验室里,压抑的气氛几乎要凝固成实体。
巨大的失落和困惑,笼罩在每一个人心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王老第一个激动地喊了起来,“这块玻璃是完美的!问题一定出在别的地方!一定是我们的平台!”
他的话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
“对!一定是平台!我们的花岗岩基座虽然是国内最好的,但和鹰酱专门为太空项目打造的测试环境相比,肯定还有差距!一定是地表的微震,在某个特定的频率上,和我们的设备产生了共振!”
“或者是夹具!殷钢的热膨胀系数再低也不是零!长时间测试,激光的热量累积,可能会导致夹具产生微米级的形变!”
“还有激光源!谁能保证它的功率在最后一刻没有出现瞬时波动?”
没有人怀疑那块玻璃。
他们不能,也不愿去怀疑那块用英雄的生命换来的“圣物”。
怀疑它,就等于是在否定那场悲壮的牺牲。
争论声越来越大,每个人都在疯狂地从自己负责的领域寻找问题。
“都安静!”
林浩所长一声怒吼,压下了所有的声音。他双眼布满血丝,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道刺眼的“裂痕”。
他同样不相信是玻璃的问题。
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他必须立刻找到方向,稳住军心。
他猛地一拍桌子,做出了决断:“结论很明确!玻璃是完美的!问题出在我们的实验平台上!我们的设备、我们的环境,还不足以匹配这块‘神之造物’!这是我们的问题,不是它的!”
他转向那位来自京城的代表,也像是在向所有人立下军令状。
“给我一个月!我立誓,一个月之内,我们将整个平台推倒重来!用最笨的办法,排除掉每一个可能的震动源和干扰项!把我们的实验室,打造成一个绝对静默的‘坟墓’!一个月后,我们再进行测试,我保证,我们会得到那条完美的、没有任何瑕疵的‘上帝直线’!”
他的话语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算是暂时稳定了几乎要崩溃的团队士气。
没有人看到,在观察窗外的人群中,姜晨的眉头,却紧紧地锁了起来。
他看着屏幕上那个顽固的、在固定位置出现的瑕疵,一种不祥的直觉,在他心底悄然浮现。
……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弗吉尼亚州,兰利。
中情局总部的顶层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这里没有克里姆林宫的厚重历史感,只有现代、冰冷的权力气息。
亚瑟·万斯,中情局信任东亚行动处的负责人,正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弗吉尼亚州宁静的森林。
他的手中端着一杯滚烫的黑咖啡,但一口未动。
他的目光,落在办公桌的日历上。
今天的日期,被他用蓝色的钢笔画了一个圈。
他拿起笔,在日历上向后翻了一页,在三十天之后的位置,轻轻地画下了一个问号。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了然的、如同棋手看到对手落入精心布置的陷阱时的微笑。
那块来自欧洲、被龙国人奉若神明的“零号玻璃”,从它离开西德某个濒临破产的研究所的那一刻起,就落入了中情局的监控之下。
真正的完美母版,早已在转运途中被悄无声息地调换,如今正躺在内华达州51区的某个实验室里。
而送到中国人手上的,是中情局耗费巨资,委托蔡司秘密仿制的“赝品”。一个完美的赝品,只有一个瑕疵——一个被精确计算过的、隐藏在分子结构中的瑕疵。
一个足以让他们最顶尖的科学家都无法立刻察觉,只会疯狂怀疑自身设备和环境的“完美陷阱”。
第一道裂痕,已经出现了。
现在,就让那群骄傲的东方人,在他们自己建造的迷宫里,为了一个虚假的“完美”,去疯狂地奔跑、去消耗他们宝贵的时间和意志吧。
用他们自己的雄心和严谨,来拖垮他们自己。
这,才是最高明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