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293章 病倒的林浩所长

第293章 病倒的林浩所长(2/2)

目录

如果说,病倒的林浩是他们这支团队的“主心骨”,是带领他们冲锋陷阵的旗帜。

那么,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姜晨这个名字,已经悄然成为了他们心中近乎“神”一样的存在。

那是一种复杂到难以言喻的情感,混杂着敬畏、信服,甚至是一丝丝的、连他们自己都不愿承认的依赖。

在场的许多人,都还清晰地记得两年多前,姜晨第一次出现在14所时的情景。

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

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没人知道他有什么背景。

他们只知道,一向眼高于顶、对技术要求严苛到近乎偏执的林浩所长,竟然对这个比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要年轻的“毛头小子”言听计从,甚至在许多核心技术问题上,直接将决策权交给了对方。

最开始,他们是不服气的。

他们是谁?

他们是从全国各地最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所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天之骄子。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骄傲和资历。

让他们去听从一个嘴上没毛的年轻人的调遣,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私下里,质疑声、抱怨声,甚至是一些不太好听的绰号,从来没有断过。

但所有的不服气,都在一次又一次无可辩驳的技术奇迹面前,被碾得粉碎。

从“前哨一号”反炮兵雷达那套颠覆性的算法,到“J7-L”航空雷达那个堪称鬼斧神工的架构设计,再到“霹雳-8”导弹中那些超越时代的制导逻辑……姜晨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先知,总能在他们陷入困境、百思不得其解时,轻描淡写地指出一条他们从未设想过的、通往成功的捷径。

他从不长篇大论地解释原理,只是用最直接、最有效的结果,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他们对“天才”这个词的认知。

渐渐地,质疑变成了好奇,好奇变成了信服,信服最终演变成了近乎盲目的崇拜。

他们不再去问“为什么”,而是习惯了去执行“怎么做”。

“姜晨说的”,这四个字,在“磐石计划”项目组里,已经成了比任何技术手册都更可靠的真理。

也正因如此,当林浩因为坚信“姜晨确认过的玻璃是完美的”而一头撞上南墙,最终心力交瘁地倒下时,他们心中的那座“神龛”,也随之出现了第一丝裂痕。

神,也会犯错吗?

这个念头,让他们感到了比项目失败本身更深层次的迷茫和恐惧。

所以此刻,当姜晨本人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那种复杂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他们不敢与他对视,既因为之前的失败让他们感到羞愧,也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让他们又敬又畏、此刻却可能犯了致命错误的“神”。

走廊里,落针可闻。

姜晨走到病房门口,透过玻璃窗,看了一眼里面昏睡的林浩,然后转过身,面对着这群失魂落魄的下属。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他开口了,声音依旧平静,“你们觉得,项目完了,天塌了,是吗?”

没有人回答,但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回答。

“调查组的结论,我也听到了。王老说我们犯了决策失误,说我们走进了死胡同。他说得对不对?”姜晨的目光,从一张张颓丧的脸上扫过。

“从数据上看,他说得没错。”

“但是,”姜晨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我问你们,我们当初为什么选择这条路?是因为我们相信,用生命换回来的东西,是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守护的!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龙国人自己的材料,是完美的!这份信念,有错吗?”

“没错!”人群中,不知是谁下意识地喊了一声。

“既然没错,那我们怕什么?”姜晨向前走了一步,气场全开,“项目遇到了困难,我们的带头人累倒了,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你们一个个,都是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精英,是国家的宝贝。遇到一点挫折,就准备当逃兵了吗?”

他的话,像一记记耳光,抽在每个人的脸上,火辣辣的。

那些刚才还在讨论调离的人,更是羞愧地把头埋得更深了。

“林浩只是累了,他需要休息。在他休息的这段时间,”姜晨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定,“我会放下海军那边的项目,亲自带队。我不管调查组的结论是什么,我也不管上面最终的决定是什么。只要这个项目还没有被正式撤销,我们就得干下去!”

他看着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现在,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该干嘛干嘛去。把所有的失败数据,给我重新整理一遍,每一个小数点都不能错。我要你们把这一个多月,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给我清清楚楚地摆出来。”

“想走的,现在就可以去打报告,我立刻就批。想留下的,就跟我一起,把我们丢掉的尊严,亲手拿回来!”

姜晨的这番话,像一剂强心针,暂时稳住了即将崩溃的团队。

他没有说一句空洞的鼓励,也没有画任何不切实际的大饼。

他只是用最直接的方式,重新点燃了这群技术人员心中,那份属于工程师的、朴素的骄傲和不甘。

人群渐渐散去,走廊里恢复了安静。

姜晨没有立刻离开,他靠在医院走廊冰冷的墙壁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包被压得有些变形的“大前门”,抽出一支,用火柴点燃。

“刺啦”一声,火光映亮了他年轻但略带疲惫的脸庞。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辛辣的烟气涌入肺里,带来了一丝短暂的麻痹和镇定。

烟雾缭绕中,他那双总是显得过于平静和深邃的眼睛,此刻也流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

连续数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和精神紧绷,即便是铁打的身体也有些吃不消。

他知道,刚才那番话,暂时稳住了人心。

但那只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

用言语和气势压住场面,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将这群刚刚从崩溃边缘拉回来的、心气已经泄了大半的队伍,重新拧成一股绳,去面对接下来更加艰难、更加匪夷所思的挑战。

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足以彻底颠覆所有人认知,让他们从失败的废墟中看到一线生机的契机。

而这个契机,必须由他亲手去创造。

“咳……”

一声轻微的咳嗽声从旁边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姜晨转过头,看到一位戴着口罩的小护士正站在不远处,有些为难地看着他,指了指墙上那个红色的“禁止吸烟”标志。

他这才反应过来,这里是医院的走廊。

“啊,抱歉,抱歉。”

姜晨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连忙将手里只抽了两口的香烟在鞋底上摁灭,然后小心地把烟头收进烟盒里,对着小护士歉意地点了点头。

但这也让他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他自嘲地笑了笑,看来自己也确实是累糊涂了。

他将烟盒塞回口袋,眼神中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的坚定。

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调查组的钱主任和王老那两座大山。

他正想着,钱卫国和王老就从走廊的另一头走了过来。他们显然也是来探望林浩的。

“姜晨同志,刚才的话,我们都听到了。”钱卫国走到他面前,表情严肃,“很有煽动力,也很有担当。但是,光有精神是不够的。我需要看到可行的方案。”

“钱主任,王老。”姜晨掐灭了烟,站直了身体,“我正要去找您二位。方案,我暂时没有。但我有一个请求。”

“说。”

“我请求调查组,允许我们项目组,在您的监督下,进行最后一次尝试。”姜晨的语气很诚恳。

王老在一旁皱起了眉头:“小姜,我以为我们昨天已经谈得很清楚了。在错误的方向上,再多的尝试,也只是浪费时间。”

“王老,我这次的尝试,不是在平台上。”姜晨看着王老,目光灼灼,“恰恰相反,我是想验证您上次的那个猜想——问题,到底在不在玻璃上。”

王老愣了一下:“你要怎么验证?用常规的应力仪和光谱仪吗?那些你们早就试过了,数据是完美的。”

“不。”姜-晨摇了摇头,说出了一个让两位领导都为之一震的方案,“我想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我想知道,这块玻璃,在面对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外部扰动时,它的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想给它做一次……最彻底的‘体检’。”

钱卫国和王老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惊讶。

他们没想到,在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放弃的时候,姜晨竟然还能提出一个全新的、听起来匪夷所思的思路。

姜晨的内心,则平静如水。

他知道,他等待的时机,终于到了。

他早已通过系统知晓了真相,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引导着所有人,一步步地“发现”这个真相。

至于林浩,就好好休息吧。

接下来的路由他来走。

这场‘大病’,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也是整个团队的。

不病到骨子里,就不知道该如何重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