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310章 熊之咆哮

第310章 熊之咆哮(1/2)

目录

1981年9月,东欧平原,秋风萧瑟。

“西方-81”(Zapad-81)。

这是莫斯科向全世界发出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

它旨在掩盖阿富汗战争的失利。

更旨在震慑西方,展示其钢铁般的意志和足以碾碎一切的军事力量。

在波兰西部的一处高地上,联邦国防部长、元帅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身着笔挺的元帅服,胸前挂满了勋章,意气风发地站在观礼台上。

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透过高倍望远镜,满意地俯瞰着下方那片正在上演的、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令人心悸的战争画卷。

地平线的尽头,首先传来的是一阵低沉而持续的轰鸣,如同远古巨兽的呼吸,震颤着大地。

紧接着,一道由无数个黑色剪影组成的、绵延数十公里的钢铁洪流,在滚滚烟尘中,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向着预设的“敌军防线”碾压而来。

数千辆坦克、装甲车,如同潮水般涌动。

最前方,是联邦陆军的骄傲——T-72主战坦克集群。

它们那低矮而凶悍的炮塔,在阳光下冷冷地对着西方,125毫米滑膛炮的炮口,如同无数只饥渴的眼睛,直指前方。

这是T-72首次在如此大规模的演习中亮相,其数量之巨,足以让任何对手都感到窒息。

它们以每小时五十公里的速度,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狂飙突进,履带碾过泥土和树木,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撕裂。

紧随其后的是BMP-1步兵战车和BTR-60装甲运兵车,它们搭载着全副武装的摩托化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以同样的速度向前推进。

车顶的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在颠簸中摇晃,随时准备喷吐火舌。

整个地面,都被这股钢铁的洪流所覆盖,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仿佛一场即将吞噬一切的黑色沙暴。

天空,同样被联邦的钢铁之翼所主宰。

一阵更加尖锐、更加刺耳的轰鸣声,从头顶的云层中传来。

乌斯季诺夫元帅抬起头,只见一个由数十架图-22M“逆火”超音速轰炸机组成的庞大编队,正以一种令任何敌人胆寒的压迫感,呼啸着掠过观礼台。

它们那修长的机身和可变后掠翼,在阳光下反射着银色的光芒,机腹下挂载的Kh-22反舰导弹,如同死神的镰刀,标志着对北约航母编队的致命威胁。

紧接着,米格-23和苏-17战斗轰炸机编队,在“逆火”的伴随下,对地面目标进行了模拟突袭。

火箭弹和航弹的爆炸声,在远方连绵不绝,火光冲天,将整个演习区域都变成了一片炼狱般的景象。

即使远隔数十公里,也能感受到空气中那股灼热而沉重的震颤。

钢铁的残骸在高温中扭曲,泥土被烧成焦黑的玻璃状,曾经的模拟工事和目标,此刻只剩下焦土和废墟。

为了威慑西方,此次“81军演”,他们全程动用实弹!

他们要让世界看到,联邦的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将是何等的可怕与高效。

他们要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明白,任何挑衅都将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为此,他们甚至“热情”地邀请了西方的那些代表们前来观摩这场“演习”。

而现在,这些观摩者们全都沉默不语。

乌斯季诺夫元帅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胜利者的微笑。

他知道,这是对联邦军事力量的一次全面展示,是对西方“软弱”与“妥协”的一次无情嘲讽。

演习进入了高潮。

在“敌军防线”被彻底突破后,联邦军队的“大纵深”作战理论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先头部队以惊人的速度向纵深穿插,切断敌军的补给线和指挥系统。

空降机械化部队乘坐安-12运输机,在敌后方实施大规模空降。

士兵和坦克被一起投下,他们迅速占领关键战略要点。

整个战场,被联邦军队的铁拳撕裂得支离破碎。

最后阶段,也是最令人不寒而栗的环节。

随着一道道命令的下达,数百枚战术核武器的模拟攻击,在演习区域内同时展开。

虽然不再是之前的实弹射击,但联邦展示的决心依然让所有观礼者都感到心惊肉跳。

他们毫不怀疑联邦有这样的能力。

乌斯季诺夫元帅看着那一片片被“核打击”覆盖的区域,眼中没有丝毫的怜悯,只有一种对绝对力量的崇拜。

他知道,这才是联邦真正的底牌,是足以让整个西方世界都为之颤抖的终极威慑。

他转过身,面对着身后的联邦高级将领们,脸上露出了一个充满自信的笑容。

“同志们,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的力量。这就是足以碾碎任何敌人的钢铁洪流。让那些西方佬去颤抖吧,让他们去思考,当这股洪流真正涌向他们的时候,他们那脆弱的防线,还能支撑多久!”

他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充满了胜利者的傲慢与自信...

西德,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深处,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SHAPE)的地下指挥中心。

这里,与东欧平原上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指挥中心内,灯火通明。

巨大的电子地图和显示屏,占据了整个墙面,上面密密麻麻地显示着来自卫星、侦察机、电子监听站和地面观察哨的实时情报。

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鹰酱陆军四星上将伯纳德·罗杰斯,面色凝重地站在主显示屏前。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此刻布满了深深的忧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