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378章 黑海造船厂的黄昏

第378章 黑海造船厂的黄昏(1/2)

目录

当时间的指针,缓缓滑向1986年的深秋。

名为“新思维”的风,终于越过广袤的东欧平原,降临到了黑海之滨的尼古拉耶夫。

对于这座因造船而生、因造船而荣的城市来说,秋天,本应是一年中最繁忙、也最辉煌的季节。

然而,今年的秋天,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这座被誉为“红色海军航母摇篮”的、曾经让整个西方世界都为之侧目的工业巨兽,却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窒息的沉寂。

巨大的龙门吊,如同史前巨兽的骸骨,静静地矗立在灰色的天幕下,一动不动。那曾经能吊起数千吨船体分段的巨臂,如今唯一的功用,似乎只剩下在萧瑟的秋风中,发出一阵阵如同呜咽般的、空洞的声响。

曾经热火朝天的船台上,如今变得冷冷清清。只有零星的几个工人,像幽灵一样,在巨大的钢铁构件之间穿梭。

他们不再是进行着紧张的焊接或装配工作,而是在用撬棍和扳手,小心翼翼地,从那些废弃的设备上,拆卸下一些还能用的铜管和阀门,拿去贩卖,用于维持生计。

而在那座最庞大的、足以容纳两艘万吨巨轮同时建造的零号船台上,一头未完成的钢铁巨兽,正静静地卧在那里,仿佛一头被遗弃的、巨大的鲸鱼尸骸。

它就是“瓦良格”号。

它的船体工程,已经完成了超过百分之六十。那优美而矫健的舰体轮廓,那高高耸立的舰岛,已经清晰可见,充满了力量与威严。

然而,这股力量与威严,正在被一种无声的、却又无法抗拒的力量,慢慢地侵蚀。

一层薄薄的、橘红色的锈迹,如同老年斑一样,开始从那些未经涂装的钢板焊缝处,悄然蔓延开来。它们在潮湿的海风中,顽固地生长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头巨兽被遗弃的命运。

船厂的总工程师,也是现在的代理厂长,瓦列里·马卡洛夫,正站在自己那间可以俯瞰整个船厂的办公室窗前,心情复杂地,注视着远处那艘他倾注了半生心血的巨舰。哦,至于前任厂长那个倒霉蛋,已经被KGB以间谍罪名带走了。

到处都在抓人,抓不完的人。

指不定哪天自己也被带走了呢?

他的手中,夹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香烟,手指微微颤抖。

他想到了很多。

就在一个小时前,他刚刚结束了与莫斯科海军装备部的、又一次毫无结果的通话。

电话那头的官僚,用一种他早已听得耳朵起茧的、不耐烦的语气,重复着那句空洞的指令:“马卡洛夫同志,请保持耐心,中央正在对所有大型国防项目,进行全面的、重新的评估。在新的指令下达之前,请务必确保‘瓦良格’号的安全和完整。”

“耐心?安全?完整?”马卡洛夫在心中,发出一声无声的、充满了苦涩的怒吼。

他拿什么去保持耐心?

船厂的账户上,已经空得可以跑马。来自莫斯科的财政拨款,从春天开始,就变得断断续续,而从夏天开始,则彻底断绝。

他拿什么去确保安全和完整?

数万名拥有着这个国家最顶尖技术的造船工人,已经连续四个月,没有领到一戈比的工资了。他们的妻子,在商店的空货架前,为了半块黑面包而与人争吵;他们的孩子,穿着打着补丁的旧衣服,羡慕地看着邻居家新买的进口玩具。

尊严,正在被饥饿,一点点地吞噬。

为了生存,一些曾经以自己是“黑海造船厂工人”为荣的老师傅,开始在下班后,偷偷地将厂里的一些废旧金属、电缆,甚至是自己用了几十年的、视若珍宝的工具,带出去,到黑市上,换取几张能够买到面包和伏特加的卢布。

马卡洛夫知道这一切,但他却无力阻止。

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默许了这种行为。

因为他知道,如果连这些都禁止,那么,他将要面对的,就不是几个小偷,而是数万名被逼上绝路的、愤怒的工人。到那时,这座伟大的船厂,将不是被锈迹腐蚀,而是会被内部的怒火,彻底烧成一片灰烬。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艘正在沉没的巨轮的船长。他能清晰地看到船身的裂痕,能听到海水涌入的轰鸣,但他手中,却没有任何可以堵住漏洞的工具。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艘曾经无比辉煌的巨轮,一点点地,滑向冰冷的、黑暗的深渊。

他尽力了,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只能加入了。

或许,自己也该为家人找一条退路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地敲响了。

他的秘书,一个金发碧眼的乌克兰姑娘,探进头来,脸上带着一丝犹豫和为难。

“厂长同志,外面……外面有一位来自澳门的客人,想要见您。他说,他叫徐航,是创律公司的代表,和您……有过预约。”

“徐航?创律公司?”马卡洛夫皱了皱眉,这个东方的名字,让他感到有些陌生。但很快,他便想了起来。

几个月前,通过一个在土耳其做船舶经纪的朋友介绍,这位徐先生,曾经以“技术顾问”的名义,向他咨询过一些关于将大型船舶改造为商业用途的可能性。为此,对方还支付了一笔高达五万美元的、丰厚的“咨询费”。

那笔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让他得以私下里,为一些家庭最困难的工人们,送去了一些面粉和黄油。

他原本以为,那只是一场来自遥远东方的、某个富豪异想天开的闹剧。却没想到,对方竟然,真的找上门来了。

“让他进来吧。”马卡洛夫疲惫地挥了挥手,重新坐回自己那张宽大的、象征着权力的办公桌后。

他想看看,这位传说中的“澳门赌王”,到底想玩什么把戏。

当徐航走进这间充满了浓重苏式风格的、宽大而又略显陈旧的办公室时,他立刻就感受到了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英雄末路般的压抑和悲凉。

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黑海造船厂全盛时期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数艘万吨巨轮正在同时建造,龙门吊如林,焊花如雨,充满了工业时代最雄壮、最动人的力量感。

而此刻,窗外那片萧瑟、沉寂的景象,与照片上的辉煌,形成了最残酷、也最讽刺的对比。

马卡洛夫厂长,就坐在这份辉煌的“遗像”之下。他看起来,比几个月前,又苍老了十岁。那双曾经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此刻却布满了血丝,充满了无法掩饰的疲惫和焦虑。

“徐先生,欢迎来到尼古拉耶夫。”马卡洛夫站起身,象征性地伸出手,与徐航握了握。他的声音,干涩而又缺乏热情,“很抱歉,船厂最近有些……困难。如果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厂长先生,您太客气了。”徐航的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充满亲和力的微笑。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意大利手工西装,手腕上那块百达翡丽金表,在昏暗的办公室里,闪烁着低调而又奢华的光芒。

他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与这里格格不入的闯入者。他的身上,带着一种属于资本世界的、充满了活力和机会的味道。

他没有立刻说明来意,而是将一个沉重的、黑色的金属手提箱,轻轻地,放在了马卡洛夫那张宽大的办公桌上。

“咔哒,咔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