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一纸合同,屈辱的二毛(2/2)
这份批示,正是“同志”迪米特里,在克格勃内部,通过一系列复杂而又隐蔽的运作,最终影响并“催生”出的结果。他利用“切尔诺贝利事件国家安全影响评估小组”的身份,在草拟给戈尔巴乔夫的多种政策建议中,悄悄地将这份“模棱两可”的方案,夹杂在一堆更激进的“彻底拆解”和更保守的“继续封存”方案之间,并利用他对决策流程的熟悉,让这份看似中庸、实则暗藏玄机的方案,最终被那个急于甩掉包袱的最高领导人所选中。
“……关于编号1143.5资产的处理问题,中央重申之前的决议精神。在当前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我们鼓励并支持各加盟共和国,本着‘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一切有助于缓解财政压力、改善民生的商业化途径。其前提是,必须严格遵守保密条例,确保不损害联邦的核心国家安全利益……”
这份批示,就像一篇可以被从任何角度解读的哲学论文。
什么是“积极探索一切商业化途径”?
什么是“不损害核心国家安全利益”?
基辅的官员们,围着这份电传,研究了整整一个下午,每个人都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强硬派认为,出售航母图纸,就是“损害核心国家安全利益”,必须禁止。
而改革派则认为,将一艘永远也无法完工的船体卖掉,换取救灾的资金,正是“缓解财政压力、改善民生”的最佳体现。至于图纸,卖给一个搞赌场的公司,又能有什么“安全风险”?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准备再次向莫斯科请求“澄清”时,一份来自克格勃二毛分局的、附带的“情报解读”,被悄悄地送到了决策者的手中。
这份“解读”,同样是“同志”的杰作。他通过自己曾经在“信号旗”的老部下,一个现在二毛分局担任中层领导的军官,将这份“权威分析”递了上去。
“……据我方在莫斯科的可靠消息源分析,中央的这份批示,其潜台词是,默许我们将船体与图纸,进行‘捆绑式’的商业化处理。其核心目的,在于向西方世界,释放一个强烈的‘裁军’和‘缓和’信号,以换取西方在经济援助和技术封锁上的松动。中央不方便明说,但希望我们能够‘领会精神’,主动为联邦的外交大局,分担压力……”
这份“权威解读”,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它完美地为基辅的决策者们,找到了一个既能拿到钱,又能在政治上“站得住脚”的台阶。
我们不是在卖国。
我们是在执行中央的“新思维”,是在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做出“必要的牺牲”。
莫斯科已经抛弃了我们,抛弃了这艘船,我们只是在处理一堆被遗弃的垃圾。
“就这么办吧。”
最终,那位一直沉默不语的最高决策者,疲惫地挥了挥手,为这场交易,盖上了最后的、也是最沉重的印章。
1987年,初春。
尼古拉耶夫市,红帆酒店,最大的宴会厅。
历史性的一刻,到来了。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更没有媒体的闪光灯。
一场足以改变未来世界海军格局的签约仪式,就在这样一种近乎于压抑和悲凉的气氛中,悄然进行。
长条形的会议桌上,铺着一块洗得发白的桌布。桌子的两端,分别坐着签约的双方。
一边,是徐航和他那支精干的、脸上带着胜利者微笑的团队。
而另一边,则是马卡洛夫厂长,以及基辅工业部的代表维克多。他们的身后,站着几名船厂的、白发苍苍的老工程师。这些为联邦海军奉献了一生的老人,此刻都低着头,表情肃穆,仿佛不是在参加一场签约仪式,而是在为他们亲手缔造的孩子,举行一场屈辱的葬礼。
最终的合同,被摆在了桌子的中央。
合同的内容,简单、粗暴,却又字字诛心。
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以两千万美元的总价格,购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零号船台上,那艘未完成的、代号“1143.5工程”的船体。
作为附加条款,卖方必须向买方,提供该船体完整的、未经任何删改的全套设计图纸、技术说明、以及建造过程中的所有原始记录。图纸将被装入标准集装箱,总重量不得低于二十吨。
维克多拿起笔,他的手,在微微颤抖。他看了一眼身旁的马卡洛夫,后者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将头扭向了一边。
最终,维克多深吸一口气,在那份将国之重器以废铁价格出售的合同上,潦草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然后,是徐航。
他从容地,从西装口袋里,取出一支派克金笔,拧开笔帽,在那份合同的另一端,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字迹,苍劲有力,充满了自信。
当双方交换合同,当那份沾着二毛人屈辱与泪水的合同,被徐航稳稳地握在手中的那一刻。
他知道,那头沉睡在黑海之滨的、未来的东方巨兽,那艘承载了龙国百年航母之梦的“昆仑”之躯,终于,在法律上,属于他们了。
签约仪式结束后,徐航的团队,立刻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数个巨大的金属手提箱。
“咔哒,咔-哒。”
箱子被一一打开,满满一箱箱的、崭新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美金,被整齐地码放在桌上。
“这是第一笔五百万美元的预付款。”徐航微笑着说道,“剩下的款项,将在船体和图纸完成交接后,一次性付清。”
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绿色的钞票,马卡洛夫和维克多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屈辱,有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解决了燃眉之急后、如释重负的麻木。
他们知道,自己刚刚做了一件可能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事情。
但他们也知道,有了这笔钱,船厂的数万名工人,至少,能过上一个不再为面包而发愁的春天了。
就在当天下午,在船厂那座如同迷宫般的、巨大的图纸档案库里。
徐航和他的技术团队,在马卡洛夫的亲自陪同下,开始了对那重达数十吨的“技术遗产”的清点工作。数个巨大的集装箱,早已停在档案库的门口。
当那一个个巨大的、积满了灰尘的木箱被打开,当那一卷卷用牛皮纸精心包裹的、散发着历史气息的蓝色图纸,被工人们吃力地抬出,装入集装箱时。
即便是早已对结果了然于胸的徐航,心中也忍不住,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船体结构图、动力系统布置图、管线走向图、武器系统接口图……
每一张图纸,都代表着红色帝国数十年造船工业的最高智慧结晶。
这些曾经被视为最高国家机密的、无价的知识宝库,如今,就像一堆无人问津的、过期的旧报纸,被以每吨几百美元的价格,廉价地,打包出售。
一个时代的落幕,竟是如此的荒诞,又如此的真实。
徐航伸出手,轻轻地拂去一张图纸上的灰尘。
他的指尖,触摸到的,不仅仅是纸张。
他触摸到的,是一个帝国的残骸,是一个民族的梦想,更是一个全新的、即将由他们亲手开启的、属于东方巨龙的——大航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