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380章 一纸合同,屈辱的二毛

第380章 一纸合同,屈辱的二毛(1/2)

目录

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厂长办公室。

这里就如同船坞底部的淤泥,曾经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红木办公桌,此刻变成了一张惨烈的、无声的战场。

瓦列里·马卡洛夫,这位黑海造船厂的代理厂长,双眼布满血丝,死死地盯着坐在他对面的那个东方男人。他的身边,坐着两位从基辅赶来的、脸色同样阴沉的二毛政府代表。

他们的对面,是徐航。

在收到老刘的指令后,徐航一改之前几个月那种不紧不慢、四处考察的“富豪”姿态。他切断了所有与其他潜在目标的联系,带着一支由顶尖法律和工程专家组成的团队,直飞尼古拉耶夫,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他依旧穿着那身价值不菲的意大利西装,姿态从容,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礼貌的微笑。

但他身后的两名助手,眼神冰冷,如同雕塑,让整个办公室的温度又下降了几分。

谈判,已经进入了第三天,也进入了最关键的、最磨人的阶段。

“先生们,我的时间很宝贵。”徐航将一份修改过的报价单,轻轻推向桌子中央,声音平静,不带任何情绪,“一千八百万美元。这是根据伦敦金属交易所最新的废旧钢铁国际市场价,并上浮了百分之十的最终报价。买一艘未完工的、没有动力、没有武器、在我们看来就是一堆巨大废铁的船体。”

“废铁?!”马卡洛夫身旁,那位来自基辅工业部的代表,名叫维克多的中年官僚,猛地一拍桌子,声音都有些撕裂了,他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徐先生!请注意你的言辞!你眼中的‘废铁’,是我们联邦最顶尖科技的结晶!它耗费了我们数万名工程师和工人的心血!它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既然无法用金钱衡量,那它现在能为你们带来什么?”徐航毫不客气地反问,笑容不变,反正他又不慌,“它能为你们那数万名已经五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的工人换来面包吗?它能为你们在切尔诺贝利那片焦土上,多建一座医院吗?一个不能支付工资的国之重器,不是国之重器,它是一块墓碑。我正在提议,买下这块墓碑,好让你们有钱去养活活人。”

徐航的话,简单、粗暴,不带任何修饰,像一把最锋利的刀子,精准地、毫不留情地,捅进了在场所有二毛人心脏最柔软、也最疼痛的地方。

维克多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他想反驳,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因为他觉得对面的这个东方人虽然说的话很臭,但他说的却是对的。

荣誉能当饭吃吗?骄傲能填饱肚子吗?当你的孩子饿着肚子问你为什么没有晚饭时,你难道要指着远处那堆生锈的钢铁,告诉他那是我们最后的骄傲吗?

“两千五百万美元!”马卡洛夫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是从喉咙里硬挤出来的,“不能再少了!而且,我们只卖船体!仅限于船体本身!这是我们的底线!”

“两千万。”徐航再次将价格往上提了两百万,这似乎是他最后的让步,“这是我最终的报价。现金,一次性支付。但是,我有一个附加条件。”

“什么条件?”维克多警惕地问道。

“我需要这艘船的、完整的、全套的设计图纸。”徐航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在说“我需要这份菜单”一样简单。

“不可能!”

这一次,是马卡洛夫和维克多两人,同时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异口同声地吼道。

维克多的眼中充满了警惕和愤怒:“徐先生!你到底想干什么?你买一艘船壳去改造成赌场,需要我们联邦最高机密的航母设计图纸?你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还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

马卡洛夫的心更是沉到了谷底。

现在双方已经摊牌了,这才是对方真正的、最终的目的。

那个所谓的“海上赌场”,从一开始,可能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荒诞的幌子。

“先生们,请冷静。”徐航依旧从容不迫,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由鹰酱著名船舶设计公司劳氏船级社出具的、关于“大型军用舰船商业改造可行性及安全风险评估”的报告,扔在了桌上。

“我的工程师和保险公司告诉我,要在一艘结构如此复杂的军用舰船上,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改造,比如拆除内部数千个无用的舱室、加装上万吨的酒店和娱乐设施、重新铺设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标准的电力和消防管线……如果沒有原始的设计图纸,来告诉我们哪里是主承重结构,哪里是管线通道,哪里是薄弱环节,那么,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敢为这个项目承保!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港口,敢让这艘‘幽灵船’停靠!”

他摊开双手,脸上带着一种“我是商人,我只在乎风险和成本”的、理所当然的表情。

“没有图纸,我的改造成本和风险,将增加至少三倍!这笔买卖,就不划算了。我很抱歉,如果不能得到图纸,我只能放弃这次合作,去寻找下一个目标。或许,鹰酱海军封存在费城的那几艘老船,虽然旧了点,但至少,他们的图纸是公开的,我的保险公司也更乐意承保。”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徐航的这番话,逻辑上无懈可击,态度上更是强硬到了极点。

他根本不跟你谈什么军事机密,他只跟你算经济账,谈国际商业规则。

要么,船和图纸一起打包,两千万美元,现在就拿走。

要么,一拍两散,他去找别的“玩具”,而你们,就继续守着这堆不断生锈、每天都在吞噬着维护费的废铁,直到它彻底烂在船台上,变得一文不值。

这是一个阳谋。

一个赤裸裸的、不加任何掩饰的、逼着你做选择的阳谋。

马卡洛夫和维克多,无力地跌坐回椅子上。

他们感觉自己就像两个被逼到悬崖边的赌徒,手中唯一的筹码,正在被对方用一种他们无法拒绝的方式,廉价地收购。

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切尔诺贝利那个巨大的窟窿,每天都在吞噬着国家最后的血液。基辅的财政,已经濒临破产。这两千万美元,对于庞大的国家机器来说,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对于黑海造船厂,对于尼古拉耶夫这座城市来说,却是能让数十万人活下去的救命钱。

“我们需要……向上面请示。”维克多艰难地、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句话。

这既是拖延,也是他们最后的一丝希望。他们希望,那个曾经强大无比的、位于莫斯科的“中央”,能够在这个最后的时刻,站出来,阻止这场屈辱的交易。

基辅,二毛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大楼。

一份由尼古拉耶夫紧急传来的、关于“创律公司”最终报价的请示报告,被摆在了最高决策者的面前。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压抑。

“两千万美元,买走‘瓦良格’,还要附带全套图纸……这不是谈判,这是抢劫!这是对我们伟大联邦的公然羞辱!”一位头发花白的海军出身的官员,愤怒地拍着桌子。

“但是,同志,我们拿什么来拒绝?”财政部长愁眉苦脸地说道,“我们已经连续三个月,需要向莫斯科申请紧急财政援助,才能勉强支付公务员的工资。黑海造船厂那数万名工人,随时可能因为饥饿而走上街头!这两千万美元,是现金!是能立刻到账的救命钱!”

“可那是航母!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一个连面包都无法保证的国家,谈什么未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活下去!”

争论,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激烈地进行着。没有人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将国之重器当成废铁卖掉,这个责任,没有人敢承担。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到了那台可以直接连通克林姆林宫的保密电话上。

他们决定,将这个滚烫的“山芋”,再次踢回给那个名义上,依然是他们最高领导者的地方——莫斯科。

然而,他们等来的,不是一个清晰的“同意”或“反对”的指令。

而是一份由戈尔巴乔夫办公室下发、措辞极其模糊、充满了“新思维”色彩的电传批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