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384章 陆上航母的弹射

第384章 陆上航母的弹射(2/2)

目录

它是在“发射”!

它是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扔”了出去!

这个数据,让控制中心内那位从海军装备研究所赶来的老院士,呼吸猛地一滞!

作为国内研究鹰酱海军装备的权威,他脑海中瞬间闪过了鹰酱“尼米兹”级航母上那套C-13型蒸汽弹射器的参数。

那套被誉为“重型航母心脏”的复杂机械,需要燃烧巨量的重油,将海水淡化、加热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再通过一套如同迷宫般复杂、长达数百米的管道和巨大的活塞气缸,才能将一架同样重量的飞机加速到起飞速度,整个过程充满了剧烈的震动、刺耳的噪音和不可靠的机械故障。

而在“雷神之鞭”面前,那头笨重的“蒸汽巨兽”,显得就像是上个世纪的、充满了油污和嘶吼的、过家家般的玩具!

那狂暴的加速度,让沉重的机身与空气剧烈摩擦,瞬间就在机身周围,拉出了一层肉眼可见的、白色的激波云!

从零到时速两百公里,1.8秒!

牵引它的滑块,在电磁轨道上,拉出了一长串耀眼的、刺目的电火花,如同死神的闪电!

从零到时速二百五十公里,2.5秒!

巨大的惯性,让那粗壮的起落架轮胎,被死死地压在轨道上,冒出了滚滚的青烟,发出了刺耳的、如同厉鬼尖啸般的摩擦声!

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不到三秒钟!

当那个滑块冲到轨道末端,自动脱离的瞬间,那架二十二吨重的钢铁模型,已经拥有了超过每小时二百五十公里的、无可阻挡的恐怖动能!

它像一支被上帝投掷出去的标枪,呼啸着,飞离了轨道的末端,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充满了暴力美学的、短暂而又笔直的死亡抛物线。

最终,在飞行了近三百米后,“轰”的一声巨响,一头扎进了早已在跑道尽头准备好的、由数十层特种纤维编织而成的巨型缓冲网中。

巨大的动能,将那张足以拦停重型卡车的缓冲网,撞得高高地、如同山峰般隆起!固定缓冲网的、比大腿还粗的钢缆,被瞬间绷得笔直,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整个大地,都为之猛地一震!

短暂的、死一般的寂静之后。

“弹射速度……每小时258公里!”

“弹射过载峰值……5.2G!”

“能量释放曲线……完美!”

“轨道温度……正常!”

“滑块磨损……在允许范围之内!”

负责数据监测的工程师,看着屏幕上那一条条完美的、如同教科书般的数据曲线,用一种近乎于梦呓的、不成调的声音,颤抖着,将结果,报告了出来。

当“完美”这个词,从那名工程师的口中吐出时,整个压抑到极点的指挥中心,仿佛被引爆了一颗狂喜的炸弹!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哈哈哈哈!我们做到了!”

所有的专家、工程师,都像疯了一样,将手中的文件、笔记本、笔,狠狠地扔向空中!他们不顾一切地拥抱在一起,又笑又跳,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更是抱头痛哭,泣不成声,将几十年的辛酸和委屈,都化作了此刻滚烫的泪水。

他们成功了!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那个曾经被他们视为“天书”、视为“哲学思辨”的疯狂构想,变成了眼前这无可辩驳的、震撼人心的现实!

刘老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双手重重地抓住姜晨的肩膀,用力地摇晃着,他那张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的脸上,老泪纵横。

“好小子……好小子!”他激动得说不出任何完整的话,只能翻来覆去地,重复着这三个字,声音哽咽。

他想起了就在今年早些时候,他还应鹰酱的邀请,作为军事观察团的一员,前往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总部进行“友好访问”。

在那次访问中,鹰酱方面“慷慨”地,允许他们登上了当时正在港内休整的“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当他亲眼看到那如同城市般巨大的钢铁甲板,亲身感受着F-14“雄猫”战斗机在蒸汽弹射器推动下起飞时那地动山摇的震撼,他那颗为海军奉献了一生的心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刺痛。

那是一种混杂着羡慕、嫉妒、不甘,以及深深无力感的复杂情绪。

以龙国当时的工业基础,如果按照正常步伐,想要追赶上这种代表着人类工业文明顶峰的“暴力美学”,至少需要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时间。

不过好在,他们有姜晨。

而此刻,他亲眼见证了“雷神之鞭”的诞生,他看到了那更简洁、更高效、更安静,也更强大的力量!那份曾经压在他心头的、如同山岳般的巨大差距,在这一刻,被彻底抹平,甚至……被反超!

“我看到了……我亲眼看到了……我们的‘雷神之鞭’!比鹰酱的蒸汽弹射,还要快!还要猛!”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龙国海军,在航空母舰最核心、最关键的起降技术上,不仅没有落后,甚至,以一种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蛮不讲理的方式,直接实现了“弯道超车”!

他们跳过了那个充满了油污、高温、高压和无数机械故障的“蒸汽时代”,直接一步,迈入了高效、清洁、数字化、智能化的“电气时代”!

这次成功的弹射,如同最后一块、也是最关键的一块冠军拼图,被稳稳地嵌入了“昆仑”号航母的宏伟蓝图之中。

它扫清了最后一个、也是最令人生畏的一个技术障碍!

姜晨看着眼前这片欢腾的海洋,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轻轻地拍了拍刘老的手背,示意他平复一下情绪。

“刘老,这只是第一步。”他的声音,在喧嚣的欢呼声中,清晰地响起,如同定海神针,“我们有了最强的‘矛’,现在,我们还需要一面最可靠的‘盾’。”

刘老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电磁拦阻?”

“是的。”姜晨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远处那条刚刚创造了奇迹的弹射轨道,“弹射,是把飞机‘扔’出去。而拦阻,则是要把一架二十多吨的、以时速两百五十公里撞过来的飞机,在一百米的距离内,稳稳地‘接’住。其技术难度,丝毫不亚于弹射。”

他转过身,看向那群还在欢呼的专家们,声音不大,但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先生们,庆祝的时间,很短暂。”

“我宣布,‘雷神之鞭’项目,第二阶段——全电综合拦阻系统测试,现在,正式启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