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寝室三君子(2/2)
赵瑞龙笑道:“那是,北京涮羊肉,讲究的就是个鲜嫩。大力,你们山东好汉,酒量肯定不错吧?来,走一个!”
王大力也不含糊,端起酒杯跟赵瑞龙碰了一下,仰头干了。
李文斌小口喝着汽水,看着翻滚的汤底,忽然轻声说:“这让我想起《世说新语》里的‘莼鲈之思’了。张季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
王大力听得一头雾水:“啥菜?啥鱼?”
赵瑞龙接话道:“文斌是说,他想家了。”他给李文斌夹了一筷子肉,“既来之,则安之。燕华就是咱们第二个家。”
李文斌感激地看了赵瑞龙一眼,点了点头。
“说起来,”赵瑞龙转向我,“致远,今天楚老头那问题,你想明白没?‘为何而学’?”
我摇摇头,苦笑道:“越想越糊涂。以前觉得答案很简单,现在……反而不知道了。”
王大力插嘴:“有啥不知道的?学好了,分配个好工作,挣钱,娶媳妇,让爹娘过上好日子!多实在!”
李文斌小声反驳:“不然。宋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读书人,当有更大的抱负。”
赵瑞龙拍手笑道:“看看,这就是差距!大力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文斌想着万世太平。要我说啊,都对,也都不全对。”他呷了一口啤酒,老气横秋地说,“人嘛,得先站稳了,才能想飞的事儿。但光想着站稳,忘了抬头看天,那跟拉磨的驴有啥区别?”
他这话,让我心里一动。这不正是我现在的困境吗?
“那你是为啥?”王大力问赵瑞龙。
赵瑞龙放下酒杯,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我啊?我就想看看,凭我自己,能在这片天地里,折腾出多大的动静。”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这时,隔壁桌几个明显也是新生的男生在高谈阔论,声音很大。
一个说:“……要我说,学文史哲都是虚的,将来分配都成问题。还是学经济、法律实在,以后吃香!”
另一个附和:“就是!你看人家赵瑞龙,经管系的,他爸听说……”
赵瑞龙眉头微皱,但没说什么,只是端起酒杯,对我们示意了一下:“来,喝酒,别让苍蝇坏了兴致。”
这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回去的路上,王大力勾着李文斌的肩膀,还在争论“读书到底为啥”;赵瑞龙哼着歌,步履轻松;而我,看着身边这三个性格迥异、却即将朝夕相处的室友,看着燕华园里星星点点的灯火,心里充满了奇异的感受。
这就是我的大学,我的寝室。一个力大无穷、心思单纯的山东汉子;一个满腹经纶、羞涩内敛的江南才子;一个背景神秘、精明外露的北京公子哥;再加上我一个来自贫困山区、内心充满矛盾与渴望的农家子弟。
楚教授的问题依旧没有答案。但我知道,寻找答案的过程,注定不会孤单。这小小的416寝室,仿佛一个微缩的江湖,而我们这四个“君子”,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