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理想主义者陈默(1/2)
大学生活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感。在适应了课堂节奏后,我开始有更多时间观察身边的同学们。
陈默,这个在火车上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同龄人,逐渐展现出他独特的光芒。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独自在图书馆阅览室啃着一本艰深的文艺理论着作。正当我被那些晦涩术语弄得头昏脑胀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我对面坐下。
是陈默。他面前摊开一本厚厚的《西方法律思想史》,手边放着一个笔记本,正在专注地做着摘录。
“遇到难题了?”他似乎察觉到我的困扰,抬起头,推了推眼镜。
我不好意思地指了指书本:“这些理论太抽象了,有点绕不明白。”
他接过书,翻看了几页,然后轻轻放下:“不必一开始就钻牛角尖。任何理论都源于对现实的思考和回应。你可以先问问自己: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个理论?他想解决什么问题?”
他简单几句话,仿佛在我混沌的思绪中投下一束光。接着,他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解释道:“这就好比我们法律上讨论'正义'。你不能空谈正义是什么,而要看在具体案件中,如何通过程序和法律实现相对的公平。”
我茅塞顿开。这时才注意到他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字迹工整有力,条理清晰。
“你对法律很感兴趣?”我好奇地问。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法律不只是条文,更是一种秩序,一种让社会良性运转的规则。中国正在走向法治,这个过程需要有人去探索、去建设。”
他的语气很平静,却让我感受到一种坚定的力量。
这时,赵瑞龙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屁股坐在陈默旁边,拿起那本法律书随意翻了翻:“嗬,够深奥的啊。要我说,法律再重要,也得为经济发展服务不是?现在到处都在讲招商引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陈默不动声色地把书拿回来,轻轻抚平书页:“发展与法治从来不是对立的。没有法治保障的发展,就像没有堤坝的江河,看似汹涌,实则危险。”
赵瑞龙不以为然地耸耸肩:“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现实往往更复杂。我听说经管系有个讲座,请的是体改委的专家,讲价格双轨制和市场经济,那才叫干货。要不要一起去听听?”
我有些心动,看向陈默。他却摇摇头:“我约了法学院的师兄,要讨论一个法律援助的案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