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9章 精算师赵瑞龙

第9章 精算师赵瑞龙(2/2)

目录

赵瑞龙不以为意:“位置空着也是空着。再说了,咱们是来认真听讲的,坐前面是对教授的尊重。”

讲座很精彩,教授讲得深入浅出,台下掌声不断。提问环节,赵瑞龙居然举手了。

他站起来,彬彬有礼地说:“教授您好,我是经管系新生赵瑞龙。您刚才讲到价格改革要循序渐进,我很受启发。我想请问,在当前双轨制背景下,如何防止‘官倒’现象蔓延,确保改革不被既得利益集团绑架?”

这个问题相当犀利,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教授推了推眼镜,认真地看着赵瑞龙:“这位同学问得很好。这确实是我们改革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教授给出了专业的解答,但赵瑞龙这个问题本身,已经让在场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

散场后,我忍不住问他:“你怎么想到问这个问题的?”

赵瑞龙笑了笑:“这种场合,要么不问,要问就要问到点子上。你看,现在不止你们,连教授都记住我的名字了。”

陈默在一旁淡淡地说:“问题很好,但初衷似乎不太纯粹。”

赵瑞龙不气不恼,反而拍拍陈默的肩膀:“老陈啊,你就是太较真。效果好不就行了?”

这件事让我对赵瑞龙有了新的认识。他看似随性不羁,实则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计算。他请客吃饭、打入学生会、在重要场合表现自己,所有这些看似随意之举,背后都有着明确的目的。

晚上在宿舍,赵瑞龙一边整理着名片夹——那里已经收集了不少学长学姐和老师的名片——一边对我说:“致远,你知道在燕华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我摇摇头。

“不是成绩,甚至不是知识,”他神秘地一笑,“是人脉,是信息。这些东西,课本上学不到,但比什么都管用。”

他翻开名片夹,如数家珍:“这个是学生会主席,明年就要分配到部委了;这个是研究生会的师兄,他父亲是经委的;这个是校报的主编……”

我看着他那本越来越厚的名片夹,突然想起楚教授在第一堂课上说的话。赵瑞龙似乎已经找到了他的答案——他为何而学?为了更好地经营他的“人脉”,为了在这个正在剧变的社会里占据有利位置。

“那你呢?”赵瑞龙忽然问我,“致远,你将来想做什么?”

我愣住了。这是我一直在逃避的问题。

“我……还没想好。”

赵瑞龙合上名片夹,意味深长地看着我:“早点想想没坏处。这个时代,一步慢,步步慢。”

那晚我失眠了。窗外月光如水,我躺在床上,听着王大力均匀的鼾声,想着赵瑞龙的话。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迷茫和笨拙。在这个充满机遇与诱惑的时代里,我该如何自处?是像陈默那样坚守理想,还是像赵瑞龙那样精明务实?或者,我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三条路?

赵瑞龙在床上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说:“睡吧,明天还要上课呢……”

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而我,却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