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精算师赵瑞龙(1/2)
如果说陈默是燕华园里的一道清流,那么赵瑞龙就是一团让人捉摸不透的火焰——明亮、热烈,却总在你不经意时灼你一下。
开学一个月后,大家都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我依旧每天教室、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过着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王大力加入了校田径队,每天训练得汗流浃背。李文斌则彻底埋首书海,除了上课几乎不见人影。
唯独赵瑞龙,他的大学生活显得格外“丰富多彩”。
某个周日下午,我正在宿舍里温习功课,赵瑞龙哼着歌推门而入,手里拎着两个精致的纸袋。
“都在呢?正好!”他把纸袋往桌上一放,“我表哥从广州带回来的,正宗港式点心,都尝尝。”
王大力第一个凑过来,拿起一个金黄酥脆的蛋挞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唔!好吃!比食堂的馒头强多了!”
李文斌犹豫了一下,在赵瑞龙的热情招呼下,也小心地拿起一个莲蓉包。
“致远,别看了,书又不会跑。”赵瑞龙把一个纸袋推到我面前,“给你留的。”
我有些不好意思:“这……太破费了。”
“破费什么?”赵瑞龙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我表哥做外贸的,这点东西对他来说九牛一毛。”他靠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要说现在啊,真是做生意的好时候。价格双轨制,只要有门路,倒腾点什么都能发财。”
王大力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问:“啥叫价格双轨制?”
“这你就不懂了吧?”赵瑞龙来了兴致,“就是同样的东西,计划内一个价,计划外一个价。比如钢材,计划内的几百块一吨,计划外的能到上千。这里面的差价……”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没再说下去。
我却听得心头一震。这话要是让楚教授听见,怕是要痛心疾首了。
这时,隔壁宿舍一个同学探头进来:“瑞龙,学生会有个会,让你现在过去一趟。”
赵瑞龙应了一声,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对我们说:“学生会外联部,非要让我去帮忙拉赞助。得,你们慢慢吃,我过去应付一下。”
他走后,王大力咂咂嘴:“瑞龙可以啊,才一个月就混进学生会了。”
李文斌小声说:“他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会吃得开。”
我默默收起点心,心里却泛起一丝说不清的滋味。赵瑞龙活得如此游刃有余,仿佛天生就懂得如何在这个世界里如鱼得水。
真正让我见识到赵瑞龙“本事”的,是在一次全校性的讲座上。
那天请来的是一位知名经济学家,讲市场经济与体制改革。能容纳三百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人。我和陈默好不容易在后排找到两个位置。
讲座开始前十分钟,赵瑞龙才姗姗来迟。他扫了一眼拥挤的教室,然后径直走向前排。我看着他跟一个学生会干部耳语了几句,又指了指我们这边。没过两分钟,那个干部居然真的在前面给我们腾出了三个位置。
“走吧,”赵瑞龙走过来,轻松地说,“前排听得清楚。”
落座后,陈默微微皱眉:“这样不太好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