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13章 关于“存在”的夜谈

第13章 关于“存在”的夜谈(1/2)

目录

夜深了,308寝室却还亮着昏黄的灯光。

赵瑞龙已经完成了他的“名片工程”,正小心翼翼地将那盒名片锁进床头的小皮箱里。陈默洗漱完毕,却并没有立即上床的意思,而是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就着台灯翻看起来。

我刚给沈清薇写完信,正准备收拾睡下,赵瑞龙忽然开口:“我说陈默,你整天看这些洋玩意儿,到底看出什么名堂了?”

陈默头也不抬:“你在研究人际关系网,我在研究人本身。本质上,我们都在探寻存在的意义。”

“存在的意义?”赵瑞龙嗤笑一声,“存在的意义不就是活得明白,混得好吗?”

“那你觉得什么叫‘混得好’?”陈默终于放下书,目光透过镜片看向赵瑞龙,“是像你那样,在大学里就开始经营人脉,为将来铺路?”

“这有什么不对吗?”赵瑞龙坐直身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毕业了再临时抱佛脚,黄花菜都凉了。”

我忍不住插话:“瑞龙,你那些名片,真有用吗?”

“致远,这你就不懂了。”赵瑞龙来了兴致,“你看啊,这张是给学生会李副主席的,他舅舅在省计委;这张是给物理系张胖子的,他爸是地区行署专员..。现在也许用不上,但谁能保证将来呢?”

陈默轻轻摇头:“你把人都物化了,每个人都贴上了价值标签。”

“这叫资源整合!”赵瑞龙不以为然,“陈默,你就是太理想主义。等你毕业分配的时候就知道,现实会教你做人。”

“所以,你认为人的价值就在于他背后的关系网?”陈默的声音依然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锐利。

“至少这是最实在的价值。”赵瑞龙拍了拍他的小皮箱,“比你看的那些虚无缥缈的哲学实在多了。”

寝室里一时陷入沉默。窗外传来蟋蟀的鸣叫,更显得夜深沉。

陈默忽然问我:“致远,你怎么看?你觉得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太大了,大得让我这个刚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不知从何答起。

“我...”我斟酌着词句,“我爹常说,人活一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养育你的这片土地。我们村几十年才出一个大学生,我考上大学那天,全村人都来送行。对我来说,存在的意义,可能就是不负众望,学成本事后,能回去为家乡做点实事。”

赵瑞龙噗嗤笑了:“致远啊致远,你还真是朴实。等你真到了那个位置,就会发现,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你想为家乡做事?好啊,但你要先有权力,要有资源。而这些,”他指了指小皮箱,“都需要提前经营。”

陈默却若有所思:“致远的想法很纯粹。萨特说,人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存在方式。瑞龙选择了功利主义的道路,致远选择了理想主义的道路,这本身就是对存在意义的不同诠释。”

“得,又绕回哲学上去了。”赵瑞龙摆摆手,“我就问你们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毕业分配时,有一个好单位的名额,咱们三个人都符合条件,你们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