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时代的风铃(2/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在礼堂里回荡,“我来自一个偏远的山村。来大学报到的那天,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高楼......”
我开始讲述我的故事,讲述那个贫穷但充满温情的山村,讲述乡亲们凑钱供我上学的情景,讲述我第一次意识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时的震撼。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的语言;没有空泛的口号,只有真实的感悟。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最好的时代,也生活在最坏的时代。”我的声音逐渐提高,“但我要说,每一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它给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机遇和挑战。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爱国,是进步,是民主,是科学。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责任——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责任,对亿万同胞的责任!”
掌声如雷般响起。我看到台下许多人在点头,在沉思。
发言结束后,我刚回到后台,系主任就激动地走过来:“好!讲得好!有思想,有感情,有力量!”
陈默也走过来,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致远,你做到了。”
就连赵瑞龙也难得地露出了真诚的笑容:“不错,给咱们系长脸了。”
但最让我意外的是,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后台。
“这位是省委宣传部的周汝信副秘书长。”系主任连忙介绍。
周副秘书长握住我的手,微笑着说:“小林同学,你的发言很有见地。特别是关于农村教育那段,说得很实在。”
我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有没有考虑过毕业后从事政策研究方面的工作?”周副秘书长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然后就被其他人簇拥着离开了。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我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晚上,我们三人难得地一起在食堂吃饭。
“致远,你今天可是出了风头。”赵瑞龙半开玩笑地说,“连省委领导都注意到你了。”
“只是运气好。”我说。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赵瑞龙若有所指,“不过,你要小心。出名太早,未必是好事。”
陈默不同意:“只要是凭真才实学,出名有什么不好?”
“你们啊,”赵瑞龙摇摇头,“还是太天真。”
正说着,沈清薇端着餐盘走过来:“可以坐这里吗?”
“当然可以。”我连忙让出位置。
赵瑞龙看看我,又看看沈清薇,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借口有事离开了。陈默也识趣地找了个理由先走。
“你今天讲得很好。”沈清薇说,“特别是最后关于责任的那段。”
“还要谢谢你给我的建议。”
我们相视一笑。晚风从食堂的窗户吹进来,带着初夏的气息。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白天的场景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雷鸣般的掌声,周副秘书长的鼓励,赵瑞龙意味深长的警告,还有沈清薇赞许的目光。
我知道,从今天起,有些事情已经不一样了。就像挂在窗前的风铃,时代的微风吹过,发出了清脆的声响。而这声响,将会引领我们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窗外,月光如水。而我们的青春,正像这初夏的夜晚一样,既宁静,又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