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19章 家书抵万金

第19章 家书抵万金(1/2)

目录

临近期末,校园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各种小道消息在宿舍楼间流传,有人说要严查“思想不正”的学生,有人说暑期社会实践可能要取消。

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我收到了父亲的来信。

信纸是那种粗糙的作业本纸,父亲用他那小学文化的笔迹,一笔一画地写着:

“致远我儿:见字如面。家里一切都好,勿念。你娘的风湿病老样子,天阴时疼得厉害些。猪卖了二百八十块钱,给你寄去二百,剩下的买点化肥......”

信写得很长,絮絮叨叨地讲着村里的琐事:东家的牛生了崽,西家的闺女嫁了人,村委会又要收修路费.....。但在信的末尾,父亲写道:

“儿啊,听说城里不太平。读书人要明事理,知进退。咱庄稼人不懂大道理,只知道脚踏实地最重要。你好好读书,别的事少掺和。”

我把信看了三遍,每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心上。二百八十块钱,那是家里最大的一笔收入,父亲却给我寄来了二百。剩下的八十块,要买化肥,要给母亲买药,要应付各种摊派......

“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赵瑞龙端着饭盒进来,看见我对着信纸发呆。

我把信递给他看。他快速浏览了一遍,难得地沉默了。

“你父亲.....。很不容易。”他最后说。

陈默也回来了,看到信后,他的反应更直接:“这就是我们整天在课堂上讨论的‘农民问题’,活生生的例子。”

那天晚上,我们三人都没去自习。赵瑞龙破天荒地没有去参加他的“社交活动”,陈默也没有埋头读书。我们坐在寝室里,第一次认真地讨论起“家”这个字。

“我父亲是县里的副局长,”赵瑞龙突然说,“他常跟我说,做人要像水,该柔时柔,该硬时硬。但我一直觉得他太圆滑。”

陈默接口:“我父亲是中学老师,他总说人要有风骨。可是......”他顿了顿,“有时候我也在想,风骨和固执的界限在哪里。”

我摩挲着粗糙的信纸,感受着上面的每一个折痕:“我父亲没什么文化,但他教会我最重要的道理——做人要像稻穗,越成熟越懂得低头。”

就在这时,敲门声响起。门外站着系辅导员,脸色比上次还要严肃。

“接到通知,”他说,“暑期社会实践暂时搁置,所有学生不得离校。”

“为什么?”陈默忍不住问。

“这是上面的决定。”辅导员的目光在我们三人脸上扫过,“另外,学校要开展思想教育整顿,每个人都要写一份思想汇报。”

辅导员走后,赵瑞龙第一个开口:“看吧,我说什么来着?这个时候,明哲保身最重要。”

“可是社会实践......”陈默还要争辩。

“别天真了,”赵瑞龙打断他,“现在是什么形势你看不出来吗?”

我捏着父亲的信,突然说:“我要回家。”

“你疯了?”赵瑞龙瞪大眼睛,“现在离校要受处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