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41章 张主任

第41章 张主任(2/2)

目录

电光火石间,我想起了昨天在一份《经济参考》上看到的一篇关于“价格双轨制”利弊讨论的文章,以及今天《省情通报》里一条关于本省某个传统工业城市“技术改造资金落实缓慢”的短讯。

我选择了一个相对稳妥,又能体现自己有所关注的角度:“主任,我看了近期一些关于经济改革的讨论,感觉很多领域都在探索,比如价格改革、国企放权,方向很明确,但具体到落实层面,好像各地遇到的实际情况都不太一样,需要因地制宜。”我避开了具体敏感词汇,只谈宏观感受。

张主任听了,不置可否地“唔”了一声,手指依然敲着桌面。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这短暂的沉默让我手心微微冒汗。

“因地制宜……说得不错。”他终于再次开口,语气听不出褒贬,“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我们研究室的工作,就是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中,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提出既符合上级精神,又贴合本省实际的政策建议。这不容易啊。”

他像是在对我说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比如你刚才提到的各地情况不同,这就是关键。同样一个政策,在沿海地区可能效果显着,放到我们内陆省份,就可能水土不服。这里的学问,深了去了。”

他又提到了“学问深”,这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是,主任,我明白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我赶紧表态。

“学习是必要的,但也要带着思考学。”张主任似乎终于结束了这次临时的“考校”,挥了挥手,“去吧,好好干。王处长那边最近在弄一个关于乡镇企业的调研报告初稿,你可以跟着学习一下,打打下手。”

“好的主任,我一定认真学习!”我如蒙大赦,恭敬地退出了办公室。

带上门,我才发觉后背竟然出了一层细汗。与张主任的每一次对话,都像在走钢丝,需要全神贯注,平衡措辞,揣摩其背后的意图。他刚才那番关于“政策与实践”的话,听起来是泛泛而谈,但结合他之前“看清形势”的提醒,总让我觉得意有所指。

**“带着思考学”**……思考什么?思考政策的落地难度?思考背后的利益博弈?还是思考……研究室内部,乃至更高层面,对于改革路径存在的不同看法?

我甩甩头,把这些暂时还想不明白的念头压下去。至少,这次短暂的接触,我算是勉强过关,而且还得到了参与具体业务工作的机会——给王处长的报告打下手。

这小小的进展,像昏暗楼道里透进的一丝微光,让我在适应机关沉闷氛围的同时,看到了一点接触核心业务的希望。然而,张主任那深不见底的眼神和语焉不详的提醒,又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前方。

我知道,真正的学习,现在才刚刚开始。而第一个需要我仔细琢磨、小心应对的,就是这位看似随和、实则高深莫测的张主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