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64章 酒桌文化初体验

第64章 酒桌文化初体验(1/2)

目录

石岭乡那封沉甸甸的联名信还在心头萦绕,一件意想不到的“好事”落在了我头上。省里要接待一个来自沿海某发达省份的经济考察团,规格很高,由一位副省长亲自出面。政策研究室需要派个人去负责记录交流要点,张主任点了我的将。

“小林,晚上跟我一起去参加接待晚宴。”张主任轻描淡写地说,“主要是听,少说话,把双方交流的重点,特别是对方带来的新理念、好经验记录下来。”

我愣了一下,随即感到一阵紧张。这种高规格的接待,我还是第一次参加。王老师知道后,特意提醒我:“酒桌上也是工作,眼睛放亮些,耳朵竖起来,该挡的酒要会挡,但不能扫了兴。”小马则挤眉弄眼:“致远兄,机会啊!好好表现,让大领导看看你的‘酒量’和‘肚量’!”

晚宴设在省政府招待所的宴会厅。水晶吊灯流光溢彩,红地毯柔软无声。我到得早,看着服务员们穿梭忙碌,摆放着精致的餐具,心里越发没底。

张主任和几位厅领导陪着副省长以及考察团成员入场时,宴会厅的气氛瞬间热烈起来。副省长姓郑,身材微胖,笑容可掬,很有亲和力。考察团的团长是对方省份的一位发改委副主任,姓吴,精明干练的模样。

我被安排在靠近末席的位置,旁边是办公厅秘书二处的一位副处长,姓刘,看起来三十多岁,很活络的样子。他低声跟我打招呼:“政策研究室的?第一次来这种场合?”

我点点头。

“别紧张,”刘处长笑笑,“跟着节奏走就行。主要是听领导们聊,咱们负责查漏补缺,必要时……帮忙分担点火力。”他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宴会开始,郑省长致欢迎辞,热情洋溢,充分表达了向沿海兄弟省份学习的诚意。吴团长也发表了答谢辞,言语间透着自信与务实。

然后,酒宴正式开始。服务员开始斟酒,是本地有名的白酒。我看着那透明的液体注入杯中,心里直打鼓。我的酒量很一般,属于几杯啤酒就能上脸的类型。

第一杯,自然是共同举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我学着别人的样子,站起来,碰杯,然后一饮而尽。一股火辣辣的感觉从喉咙直窜而下,胃里顿时翻腾起来,脸上也迅速开始发热。

“小伙子,好酒量!”坐我斜对面的一位考察团成员,看着像是个企业家,笑着冲我举了举杯。我只好尴尬地笑笑。

接下来,便是自由敬酒环节。场面顿时活跃起来。郑省长端着酒杯,一桌桌敬过去,谈笑风生,既不失身份,又拉近了距离。吴团长也带着团员们回敬。

我注意到,敬酒很有讲究。给主要领导敬酒,要满杯,态度要恭敬;平级之间,可以随意些;给客人敬酒,要热情,但也不能强求。各种祝酒词更是花样百出,从“欢迎指导”到“加深合作”,从“身体健康”到“万事如意”,既应景又显得情真意切。

张主任也端着酒杯过来了,他先敬了吴团长和几位主要客人,然后走到我们这一桌,对我和刘处长说:“你们两位年轻人,要多向考察团的领导和专家们学习,敬杯酒。”

刘处长立刻站起来,端着满杯的酒,走到一位考察团的经济专家面前,语气谦逊又不失真诚:“王教授,久仰您的大名,您那篇关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文章,我拜读了好几遍,受益匪浅!我敬您一杯,我干了,您随意!”说完,一仰头,一杯白酒就下去了。那位王教授显然很受用,笑着也喝了一大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