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体制内的节奏(1/2)
省政府的作息时间精确得像瑞士钟表。
早晨七点半,林致远准时踏入政策研究室。办公室内已经弥漫着茶香和报纸的油墨味——老科员们总是提前到岗,用这种方式开启一天的工作。
“小林,早啊。”张主任端着茶杯,站在窗前做伸展运动,“今天有什么安排?”
“主任早。”林致远放下公文包,“上午要完成乡镇企业会议的材料汇总,下午去会议中心检查会场布置。”
张主任点点头:“周副秘书长很重视这次会议,各个环节都要仔细。你年轻,多跑跑腿。”
这话听着平常,林致远却品出了深意。在体制内,“年轻”既是优势也是短板——意味着要多干活,但也意味着有更多学习机会。
八点整,办公室的电话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林致远刚翻开文件,内线电话就亮了。
“小林,来我办公室一趟。”是周副秘书长的声音。
林致远赶紧放下手头工作,小跑着来到领导办公室。周汝信正在批阅文件,头也不抬地说:“坐。会议议程我看了,有个问题。”
他抽出其中一页:“基层代表发言环节,时间安排太短。每个人十分钟,能讲出什么实质内容?延长到二十分钟。”
“可是副秘书长,会议总时长已经...”
“压缩领导讲话时间。”周汝信干脆利落,“每个领导减五分钟,问题就解决了。”
林致远暗自佩服。这就是领导的艺术——懂得什么该减,什么该加。
回到办公室,他立即修改议程。这时,赵瑞龙打来电话。
“致远,听说你在筹备乡镇企业会议?我们发改委有个新材料,要不要给你送过去?”
林致远心中警铃大作。赵瑞龙所谓的“新材料”,往往夹带私货。上次他提供的资料里,就暗戳戳地推荐了几家与他关系密切的企业。
“谢谢瑞龙,会议材料已经定稿了,下次有机会再合作。”
挂断电话,林致远摇摇头。赵瑞龙总是这样,把人际关系当成交易,把工作机会当成筹码。
上午十点,是每天固定的“茶歇时间”。老科员们聚在一起,端着茶杯闲聊。这是办公室里最鲜活的信息交换场所。
“听说刘省长要去中央党校学习半年?”
“可不是嘛,这下周副秘书长的压力就小了。”
“钱老书记的孙子要结婚了,在省宾馆摆酒...”
林致远默默听着,不参与讨论。王老师告诫过他:在机关,多听少说,尤其不要议论领导。
但今天的话题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次乡镇企业会议,听说要出台新政策?”资料室的老李问道。
“是啊,”张主任抿了口茶,“可能要放开私营企业准入领域。这可是个大动作。”
林致远心中一动。如果真如张主任所说,那这次会议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午饭后,他前往会议中心检查布置。刚出政府大院,就遇见了前来找他的沈清薇。
“你怎么来了?”林致远又惊又喜。
沈清薇举了举手中的饭盒:“今天学校放假,给你做了点好吃的。听说你最近总是加班。”
两人在政府大院外的长椅上坐下。饭盒里是林致远最爱吃的红烧肉和青菜,还冒着热气。
“你们政府大院,看着真威严。”沈清薇望着气派的办公楼,“在里面工作,压力大吗?”
林致远扒了口饭,含糊地说:“还好,就是节奏比较固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