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100章 一碗红薯粥

第100章 一碗红薯粥(1/2)

目录

废砖窑那晚的暗夜倾诉,像在我心里点燃了一簇无法熄灭的火苗。我知道,刘富贵精心布置的“帷幕”已经被我撕开了一角,我必须趁热打铁,看到更多被遮蔽的真实。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决心彻底甩开可能的“尾巴”。我没有惊动老陈,揣上笔记本和一点干粮,独自一人朝着与村主任家方向相反的村西头走去。那里,据老耿头昨晚含糊地提及,有几户“更恼火”(当地方言,意为更困难)的人家。

晨雾尚未散尽,村西头的房屋明显比村东头破败许多,多是低矮的土坯房,有些甚至屋顶塌陷了一半,用塑料布和茅草勉强遮盖着。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牲畜粪便的气息。几条瘦骨嶙峋的土狗有气无力地趴在地上,对我的经过都懒得吠叫一声。

我深吸一口气,走到一扇用破木板钉成的、歪歪斜斜的院门前。院墙已经坍塌了大半,可以直接看到里面的情形:三间摇摇欲坠的土房,窗户用旧报纸糊着,破了好几个大洞。院子里,一个头发花白、佝偻着背的老太太,正颤巍巍地在一个用三块石头支起的简易灶台前生火,浓烟呛得她不住咳嗽。

我轻轻敲了敲那扇形同虚设的木门。“有人吗?”

老太太吓了一跳,惊慌地回过头,混浊的眼睛里充满了警惕和恐惧。她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只是下意识地用身体挡住了身后那个冒着微弱蒸汽的黑铁锅。

“老人家,别怕。”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柔和,站在门口没有贸然进去,“我是省里来的,姓林,路过看看您。”

这时,一个约莫五六岁、穿着明显不合身、打满补丁旧衣服的小女孩从屋里跑出来,怯生生地抱住老太太的腿,一双大眼睛好奇又害怕地望着我。孩子很瘦,面色蜡黄,头发干枯。

“省里……来的干部?”老太太喃喃着,眼神里的恐惧并未消退,反而更浓了,她下意识地把小女孩往身后藏了藏,“俺……俺家没犯事吧?该交的都交了……”

这话让我的心猛地一缩。在她眼里,“上面来的干部”似乎只意味着两件事:要么是来收钱的,要么是来找麻烦的。

“不不不,老人家,您别误会。”我连忙解释,心里堵得难受,“我就是来看看,看看大家日子过得怎么样,有什么难处。”

老太太将信将疑地看着我,手里的烧火棍依然攥得紧紧的。倒是那小女孩,似乎觉得我不像坏人,小声说:“奶奶,粥……粥快糊了。”

老太太这才反应过来,慌忙转身去搅动锅里的东西。我趁机走近了几步,看向那口铁锅。锅里煮着的,是几乎看不见米粒的、稀薄的粥水,泛着红薯特有的暗红色。这就是她们的早饭,或者说,可能就是一天的口粮。

“老人家,就您和孙女两个人?”我环顾四周,这家里冷清得让人心酸。

老太太搅粥的手停顿了一下,背影显得更加佝偻。“娃她爹娘……前年去南边打工,说挣了钱就回来。头半年还有信,后来……就没音讯了。”她的声音沙哑而平静,像是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但那微微颤抖的肩膀却出卖了她内心的波澜。

我的心沉了下去。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这个在后世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此时的贫困山村,是如此普遍而又无声地存在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