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173章 思想的打磨

第173章 思想的打磨(2/2)

目录

他的批评并不严厉,甚至可以说是语重心长,但每一句都像一把小锤子,敲打在我那套建立在书本和理想主义之上的认知框架上。我感到一阵阵心虚和……羞愧。

“秘书长,我……我可能太想当然了。”我低下头。

周省长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些:“不是想当然,是还没完成从学生到干部的转变。学校的任务是提出问题,甚至鼓励质疑;而我们工作的任务,是解决问题,是在复杂的现实中找到可行的路径。这需要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智慧,是平衡的艺术,是对‘度’的把握。”

他拿起红笔,在稿子上仅存的几段未被划掉的内容旁点了点:“比如你这里提到的,‘在试点企业中引入职工持股,激发内生动力’,这个方向就很好,有调研,有初步构想,虽然还不成熟,但抓住了‘人’这个关键因素。写材料,要像打阵地战,集中优势兵力,攻克一个有价值的山头,而不是四处开枪,流弹伤人。”

他重新戴上眼镜:“拿回去,重写。就围绕‘职工持股试点’这个点,把国内外成功案例找出来,把可能出现的风险预估到,把具体的操作步骤,哪怕是最粗的框架,给我列出来。其他的,全部删掉。”

“是,秘书长!”我连忙起身,双手接过那份布满红色批注的稿子,感觉重若千钧。

“记住,”在我转身欲走时,他的声音再次传来,“思想需要打磨,就像玉石。去掉棱角,不是为了磨灭它的光芒,而是为了让它更能融入现实,发挥真正的价值。去吧。”

我抱着稿子,几乎是逃离了那间办公室。回到我那间小小的格子间,我看着满纸的“红叉”,最初的沮丧和委屈慢慢沉淀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

我回想起大学时和陈默、赵瑞龙他们在宿舍里激辩国家大事,挥斥方遒,那时觉得天下事无不可为,道理越新锐越深刻越好。可现在,周省长用他那种近乎残酷的严谨和务实告诉我,真正的战场不在书本里,不在口号中,而在这一份份需要字斟句酌的文件里,在这些看似细微却关乎无数人利益的政策抉择里。

“思想的打磨”……我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这不仅仅是修改一份文件,这是对我整个思维模式的重塑。那种以为掌握了真理就无所不能的幼稚,正在被一点点剥落。

我深吸一口气,铺开新的稿纸,拿起笔。这一次,落笔变得异常沉重,也异常谨慎。我知道,我要写的每一个字,都必须经得起推敲,担得起责任。

这个过程痛苦而缓慢,仿佛在雕刻一件精美的玉器,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当我终于写下“关于在部分省属国企试点职工持股计划的初步方案(修改稿)”这个标题时,窗外已是华灯初上。

我看着这个朴实无华甚至有些枯燥的标题,对比之前那个充满“思考”和“批判”的原题,忽然明白了周省长所说的“有用”是什么意思。

这不仅仅是文字的打磨,这是理想照进现实必经的淬火。而我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这种打磨,将会贯穿我的整个仕途,甚至整个生命。

我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窗外省城阑珊的灯火,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蜕变的阵痛,有认知被颠覆的茫然,也有一种隐隐的、触摸到真实力量的感觉。

这条路,似乎比我想象的,更艰难,也更……有意思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