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180章 站队的选择题

第180章 站队的选择题(1/2)

目录

周汝信省长即将调任省人大的消息,像一场无声的瘟疫,在省政府大楼里悄然蔓延。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躁动,平日里毕恭毕敬的笑容背后,似乎都藏着一把重新衡量人际价值的天平。

我这间小小的秘书室,以往算是“门庭若市”,各路消息、请示报告络绎不绝。这几天,却明显冷清了不少。偶尔有人进来,也是放下文件就走,眼神躲闪,连寒暄都带着几分敷衍。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未走,茶已凉,而且凉得飞快。

我正对着电脑屏幕,心思却完全不在那份关于全省乡镇企业发展的汇报材料上。内线电话响了,是赵瑞龙。

“致远兄,忙呢?”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热情,甚至比平时更添了几分亲昵。

“赵大处长有何指教?”我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轻松。赵瑞龙如今在邻市一个实权局任处长,风头正劲。

“指教不敢当。听说……周省长要高升了?真是可喜可贺啊!”他话里有话,所谓的“高升”不过是场面上的说法,谁都清楚省人大意味着什么。

“组织安排,我们服从就是了。”我打着官腔。

“那是自然。”赵瑞龙呵呵一笑,切入正题:“致远啊,咱们老同学,我就不绕弯子了。周省长这一动,你这边……有什么打算?刘省长那边,最近可是求贤若渴啊。”他口中的刘省长,正是周汝信多年的政治对手。

我心里咯噔一下。赵瑞龙这话,等于是直接递过来一张站队的报名表。他何时成了刘省长的说客?看来,这张关系网远比我想象的更要盘根错节。

“瑞龙,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我这人你是知道的,反应慢,还得消化消化。”我没有把话说死,但拒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赵瑞龙也不生气,依旧笑吟吟的:“理解,理解。这么大的事,是得好好考虑。不过啊,机遇这东西,稍纵即逝。咱们这个年纪,一步慢,可能就步步慢了。你再想想,随时给我电话。”

挂了电话,我靠在椅背上,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赵瑞龙的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在了我内心最隐秘的角落——对未来的焦虑,对仕途的渴望。跟着周老去人大,意味着提前进入“半退休”状态,清闲,但也基本告别了权力核心。接受刘省长那边的橄榄枝?且不说这是对周老的背叛,光是想想刘省长那边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行事风格,我就觉得心里没底。

下班回家,沈清薇正在厨房里忙碌。小小的出租屋里飘着饭菜的香气,这寻常的烟火气,此刻却让我感到一种难得的安宁。

我扒拉着碗里的米饭,有些食不知味。

“怎么了?今天心事重重的。”沈清薇给我夹了一筷子青菜,轻声问。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目前的处境和赵瑞龙的电话简单说了说。

清薇放下碗筷,认真地看着我:“致远,我记得你刚进研究室的时候,回来总跟我说,周省长是个真正想做实事的人,你跟着他,能学到东西,也能为老百姓做点事。现在,这些变了吗?”

我愣住了。

她继续说道:“我不懂你们官场那些弯弯绕绕。但我知道,做人不能忘本。周省长赏识你,提拔你,是恩情。现在他处境变了,你就急着另攀高枝,这……这不像你林致远能做出来的事。”她的语气很平静,但话语里的分量却很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