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内心的天平(2/2)
“太爱惜羽毛,反而飞不高……”他的话,像一根细刺,扎在我心里。
傍晚下班,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鬼使神差地走到了府右街那家老茶馆。陈默已经在了,坐在我们常坐的靠窗位置,面前摆着一壶清茶,两碟干果。
“就知道你得来找我。”他给我倒了杯茶,热气氤氲,“为工作的事烦心?”
我苦笑一下,把赵瑞龙的邀请,以及自己内心的挣扎,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
陈默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他现在在省纪委某个室工作,依旧是一身书卷气,但眼神里多了几分洞悉世事的清明。
等我说完,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瑞龙那边,确实能给你一个很高的起点。他那个开发区,是现在的明星项目,资金、政策都倾斜得厉害。”
我点点头,等待他的下文。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我,“我最近参与审核过几封关于他们开发区的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很具体。征地补偿款到不了位,引入的化工厂夜间偷排,味道刺鼻。有村民去理论,还被不明身份的人打断了腿。”
我的心猛地一沉。
“致远,”陈默的声音很轻,却字字千钧,“你想做事,我明白。但做什么事,怎么做,和谁一起做,这很重要。瑞龙有能力,有魄力,这我承认。可他追求的那种‘快’,那种光鲜亮丽的数字,底下埋了多少雷,牺牲了多少普通人的利益,你想过吗?”
他顿了顿,喝口茶,继续道:“跟着他,你可能很快就能享受到权力和政绩带来的快感。但那种快感,是建立在沙堆上的。一阵风,可能就塌了。而且,在那样的环境里待久了,我怕你……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我的灵魂上。我想起刚参加工作时,在政策研究室熬夜写那份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内参,虽然被搁置,但内心那种为民请命的纯粹与热血;想起跟随周省长下基层,看到贫困山区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时,内心受到的震撼。
那时的我,是什么样的?
陈默没有再多说,只是安静地陪我坐着。窗外华灯初上,车流如织,勾勒出省城的繁华轮廓。而我的内心,却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激烈地拔河。
一边,是赵瑞龙描绘的“开发区主任”的诱人前景,是快速晋升的通道,是那种掌控一方、大刀阔斧干事业的权力诱惑。它代表着一种被世俗普遍认可的成功。
另一边,是陈默揭示的冰冷现实,是可能背离的初心,是良知的拷问,是周省长那句“下去看看”的深意——那或许是一条更踏实,但也更艰难,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路。
天平的两端,沉沉浮浮。
我端起那杯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苦涩的滋味,从舌尖一直蔓延到心里。
我知道,我必须尽快做出选择。而这个选择,将决定我未来几十年,究竟要走上一条怎样的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