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和战之间(1/2)
建业城中,夜色如墨,宫中灯火通明。
议事厅内气氛压抑至极,众臣面色凝重,或低声议论,或眉头紧锁。
孙权端坐于主位之上,手中攥着那份急报,脸色铁青,指节发白。
“赵云大军昨日已渡江,正向建业逼近!吕蒙、蒋钦、孙皎皆被俘虏!”
短短十几个字,却如雷霆般在大厅中炸响,令所有人神情一滞。
满堂哗然。有人惊惧,有人愤怒,更多人则陷入沉默。
张昭站起身来,年迈却依旧精神矍铄,他缓步走到殿前,语气凝重地说道:“主公,今荆州三郡尽失,吕蒙被擒,赵云兵临城下,若再战不利,恐建业难保。不如遣使求和,暂缓蜀汉攻势,待我东吴重整军备,再图后计。”
此言一出,数名文臣纷纷附议,点头称是。
“张公所言极是!”一名老臣拱手道,“赵云虽孤军深入,但其威名赫赫,麾下士卒精锐,我江东此时无大将统军,贸然开战,恐损兵折将!”
“不错,眼下当以保存实力为先,不可轻举妄动!”
“主公,三思啊!”
群臣之中,一道怒喝突兀响起,打破了这沉闷的氛围。
“岂有此理!东吴自立以来,何曾向他人低头?!”周泰猛然起身,怒拍案几,震得案上茶盏跳跃不止。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电,声音洪亮而坚定:“赵云虽强,不过孤军深入,粮草不济,若能集结兵力断其粮道,必可击退!我愿请命领军,誓死守卫建业!”
他的身后,数名武将齐声高呼:“愿随周将军出征!”
厅中顿时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议和,一派力主迎战,争论之声愈演愈烈。
孙权神色阴晴不定,目光在诸臣之间游移,心中翻涌如潮。
而周泰的主张虽然热血,却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赵云确实是孤军深入,若能迅速集结兵力断其退路,或许真有机会将其击溃。
只是……
“够了!”孙权突然一声厉喝,打断了争执不休的群臣。
整个议事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望向这位年轻的东吴之主。
孙权缓缓起身,踱步至殿前,目光深沉如水,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们说的,我都听到了。”
他顿了顿,扫视众人一眼,继续道:“如今形势严峻,吕蒙被擒,赵云又兵临城下。东吴几无退路!”
他的话音落下,群臣面面相觑,无人应声。
“张昭,你说议和?”孙权看向张昭,“谁人可知那林默是哪里冒出来的?据探子回报,此人竟能提前预知吕蒙路线,并设伏截杀!如此之人,为何名声不显?”
“回主公!那林默乃是董和之义子!”有人起身禀报道。
“然后呢?”孙权看向此人继续问道。
“其他一无所知!”此人摇了摇头。
“这不是等于没说?!”孙权怒而拍案,“此子此次之计谋不输那诸葛孔明!”孙权转而感叹了一句说道。
张昭皱眉:“主公的意思是……他是有意为之?”
“正是!”孙权继续说道:“若我们此刻求和,恐怕正中其下怀,而且不过是延缓时间,此子敢让赵云渡江围城,其心思绝不在一城一池,只怕他日我东吴要遭更大打击!”
他又转向周泰:“至于你,周将军。孤也知道你的忠勇。但赵云既敢孤军深入,必然有所倚仗。若贸然出击,恐反中其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