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凯歌未歇 暗箭已来(1/2)
江陵的捷报比春风先一步刮进成都。
卖胡饼的老张头刚掀开蒸笼,就被跑过的孩童撞得差点摔了木托盘,热乎的芝麻香混着童声炸响:“赤溪谷烧了陆逊一个措手不及!林参军用火箭点了东吴的楼船!“他手忙脚乱扶住蒸笼,抬头正见茶铺的布幡被风卷起,“林郎君破吴“五个墨字猎猎作响——那是说书人连夜写的。
“当真?“酒肆里的刀斧手拍案,酒碗跳起来又落下去,“上回关将军水淹七军,这回林参军火烧陆逊,咱们蜀汉的将星要一颗接一颗亮喽!“
消息像滚雪团似的越滚越大。
青石板路上,挑水的汉子把水桶往地上一墩,溅湿了绣娘的裙角;卖花担子被挤翻,红的白的花瓣落了满地,路人踩过去,鞋底都染了香。
到得正午,城南的望楼敲响了庆功鼓,咚咚声里,百姓自发搬来案几,摆上酒肉鲜果——这是要给凯旋的将士接风。
此时的永安宫偏殿里,刘备正把写了一半的折子重重按在案上。
竹简边角硌得掌心生疼,他却浑不在意,指尖沿着战报上“火攻赤溪谷,斩敌万余“的字迹反复摩挲。“好个林默,“他忽然笑出声,眼角的皱纹里浸着泪,“当年法孝直说'蜀地需得奇士',这奇士,到底叫孤等来了!“
殿外小黄门捧着新到的军报跪呈:“陛下,林参军未即刻班师,已命苏锦将军率轻骑护送阵亡将士灵柩归蜀,沿途设祭坛、立碑铭,说是要'忠魂归乡'!“
刘备的笑纹愈加的绽放了。
这小子,烧的是东吴的战船,暖的是蜀地的民心啊!
同一时刻,丞相府的竹帘被风卷起一角。
诸葛亮正用玉尺量着地图,听见门外脚步,头也不抬:“是正方吧?“
李严的玄色官服扫过青砖,带起一缕沉水香。
他站在案前,指节抵着夷陵的标记:“丞相可知?林默未奉诏便连破三阵,又擅自设祭坛收揽人心。“他的指尖掐进玉扳指,翡翠戒面在日光下泛着冷光,“今日他能替陛下收民心,明日...“
“正方。“诸葛亮放下玉尺,抬头时目光如炬,“你可知那些灵柩里装的是谁的骨?是跟着先帝入蜀的老兵,是喝着岷江水解渴的少年。林默替陛下把这些魂儿接回家,不是收揽,是替陛下守着蜀地的根!“
李严的喉结动了动。
他望着诸葛亮案头堆成山的军报,忽然想起今早退朝时,廖立凑过来的耳语:“林默用火攻,杀得江水泛红,这等手段,与暴秦何异?“他攥了攥袖中的弹劾奏本,到底没说出口,只拱了拱手:“受教!“
出了丞相府,李严的玄色大氅被风灌得鼓起来。
他拐进一条窄巷,廖立早候在青瓦檐下,胡须被风吹得乱翘:“如何?“
“孔明护着他。“李严的声音像浸了冰,“但咱们的奏本得写得更狠些——专兵擅权,动摇国本。“他望着巷口飘过去的“忠魂归乡“白幡,嘴角扯出冷笑,“等他带着重兵回成都,看他如何自辩。“
此时的军营里,林默正蹲在灵柩前。
蜀锦覆盖的棺木还带着江风的潮气,他伸手抚过最上面那具,锦缎下凸起的棱角硌得掌心发疼——那是张校尉的头,中箭时他替自己挡了一箭。
“参军,“一名小校的马蹄声碾碎了营中的寂静,他翻身下马时带起一阵风,“丞相有口信。“
林默接过竹筒,火漆印是诸葛亮特有的八卦纹。
展开帛书,“功高震主“四个字刺得他眼皮一跳。
前世他读《三国志》,总替诸葛亮惋惜“出师未捷“,如今才懂,比外敌更难防的,是人心的猜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