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柴桑笛声裂(1/2)
柴桑的城头,周穆正站在箭楼上。
他望着江面上渐渐逼近的船队,手按在腰间的剑上。
那剑是父亲留下的,剑鞘上的松纹已有些磨损。
“大人,蜀使求见,说要'观农政'。“亲兵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周穆望着江雾里若隐若现的蜀旗,冷笑一声:“不见。
亲兵话音刚落,营外已传来一阵骚动。
一名副将面色凝重地快步入帐,沉声道:“将军,那邓芝并未离去,反而在柴桑城外三里坡设下粥棚,用的是……南中运来的上等滇米!”
周穆眉头一拧,南中,那是蜀汉的地盘。邓芝这是想干什么?
副将的声音愈发低沉:“他还立起一幅榜文,上书‘蜀不吝粮,吴不信民,何以御外?’如今城中百姓闻风而动,争相前往食粥,已……已然聚起了数千人,流言四起,都说我柴桑守军见死不救,远不如蜀人仁义。”
“混账!”周穆一掌拍在案上,坚硬的木案发出一声闷响。
这一招釜底抽薪,打的不是他周穆的脸,是整个东吴的脸!
孙权猜忌功臣,苛待百姓,早已不是秘闻。
邓芝此举,无异于将一块烧红的烙铁,狠狠地按在了东吴最敏感的伤口上。
百姓只求一饱,哪管米从何来?
人心如水,一旦倒向一方,再想挽回便难如登天。
“备马!”周穆霍然起身,眼中寒光一闪。
他倒要看看,这位蜀汉说客,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三里坡人声鼎沸,米香四溢。
邓芝一身布衣,亲自为流民盛粥,态度谦和,浑然不见朝堂使臣的半分傲气。
见到周穆带着一队亲兵策马而来,他只是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周将军,别来无恙。”
周穆翻身下马,目光如刀,扫过那刺眼的榜文,最终落在邓芝身上:“邓大人好手段,以民心为兵,兵不血刃,便让周某不得不来见你。”
邓芝将手中汤勺递给旁人,擦了擦手,笑道:“将军误会了。芝此来,并非为了唇枪舌战。只是久闻将军治下,三年垦荒万亩,引水灌溉,使柴桑千里沃野,仓廪充实,心向往之,特来观摩学习罢了。”
他绝口不提联盟,反倒盛赞起周穆的屯田功绩,言辞恳切,仿佛真是个潜心农政的学者。
周围的百姓听到这话,看向周穆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敬重。
周穆心中的怒火被这番话浇熄一半
“请。”周穆冷冷吐出一个字,转身引路。
帅帐之内,屏退左右,只余二人。
邓芝环顾四周,见陈设简朴,唯有墙上挂着一幅《长江水利图》,图上朱笔圈点,密密麻麻,皆是周穆亲手标注。
他不禁赞道:“有此良将,江东无忧矣。”
周穆不为所动,直入主题:“邓大人有话,现在可以说了。”
邓芝却不急,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支通体温润的白玉笛,双手奉上。
“此物,非是赠予将军,而是物归原主,还你父周公瑾之遗志。”
周穆的目光触及玉笛的瞬间,呼吸猛地一滞。
那玉笛看似寻常,可笛孔旁几不可见的暗刻花纹,却让他如遭雷击!
他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缓缓接过玉笛,指尖刚一触碰,一股冰凉的暖意便透入心底。
这花纹,正是他父亲周瑜当年亲手所创的《江月操》残章曲谱!
此曲谱乃周家不传之秘,天下间知晓者寥寥无几!
他强压住心头的惊涛骇浪,发现笛身中空,似有玄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