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牢里的账本(1/2)
牢狱的阴寒顺着草席渗入骨髓,沈三却浑然不觉,他的心神早已飞出这方寸牢笼,驰骋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之上。
第七页红勾,非换防日,乃换将时!
林默这句暗语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他心中所有的迷雾。
鹰扬军,大魏精锐中的精锐,司马懿的心腹之师,每月初七换防本就是军中惯例,人尽皆知。
但若司马懿亲至,这惯例便不再是惯例,而是千载难逢的战机!
他必须将这个消息,连同他脑海里那份滚瓜烂熟的鹰扬军布防图,一同送出去!
可这洛阳大狱,铜墙铁壁,插翅难飞。送消息?无异于痴人说梦。
沈三抓起碗里那几粒已经发硬的馊饭,踉跄着扑到冰冷的墙边,嘴里开始发出含混不清的呓语。
“爹……娘……回家了……回家吃米咯……”他状若疯癫,手指却在粗糙的墙面上飞快地移动,一颗颗饭粒被他精准地粘在特定的位置上。
那是鹰扬军大营的缩略图,营门、箭塔、帅帐、粮仓,甚至连茅厕的位置都分毫不差。
这幅图,是他这些年潜伏魏营,用双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早已刻进了骨血里。
做完这一切,他蜷缩回墙角,开始低声哼唱。
那是一首蜀地人人会唱的《巴水谣》,曲调悠扬婉转,带着浓浓的乡愁。
但在他口中,这首民谣却变了味道。
每唱七个音节,他便会重重地顿一下,像一个学艺不精的蹩脚唱手,节奏断断续续,极为刺耳。
“吵什么吵!找死吗!”一个满脸横肉的狱卒猛地一脚踹在牢门上,发出震耳的巨响。
赵直吓得一哆嗦,抱着头瑟瑟发抖,嘴里的歌声却未停歇,只是那顿挫的节奏愈发明显,仿佛在用尽全身力气强调着什么。
狱卒他叫王二狗,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一个粗鄙的外表。
但没人知道,二十年前,他的父母便是逃难至汉中的流民,在饿死之际,被一名蜀军小校用自己的口粮救下。
那名小校,后来成了独当一面的将军。
王二狗自小听着蜀地的故事长大,对《巴水谣》更是熟悉无比。
他听得出,赵直哼唱的调子没错,但节奏却错得离谱。
那一下又一下的重顿,仿佛一把小锤,重重敲击在他的心上。
他没有再呵斥,只是冷冷地盯着赵直片刻,转身离去。
夜深人静时,他将那古怪的曲调默记于心,连同那墙上用饭粒拼凑出的诡异图案,一并烙印在脑海。
翌日,洛阳城西门,一辆运送囚犯尸首的板车吱呀作响地驶出城门。
王二狗面无表情地赶着车,车上那具用破草席卷着的尸体散发着恶臭,守城士卒厌恶地挥挥手,屏住呼吸让他快点通过。
无人察觉,在颠簸的板车底部,一块不起眼的木板被人动过手脚,夹层中藏着一张用木炭草草绘就的图谱和几行扭曲的文字。
板车一路向西,最终停在了城外的一处义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