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圣旨(2/2)
楚瀚海的筷子顿了一下。
目光看向许长生。
许长生放下筷子,无奈地耸耸肩:“我也不知。
从我记事起,收养我的武夫师父就告诉我姓许,名长生。
至于缘由…或许是他随口取的,或许另有隐情,已不可考。”
楚瀚山还想说什么,楚瀚海却摆了摆手,温和地说道:“二弟,长生刚回来,不必急于一时。长生这个名字,许这个姓,他用了十几年,已然习惯。改姓之事,日后再议不迟。”
家主发话,楚瀚山自然不再多言。
许长生端起酒杯,向身旁一直安静吃饭、眼神却透着复杂思绪的女侠敬了一杯:“梵律,喝一杯。今日,你也算是我回归家庭的见证者了。”
女侠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感慨地低声道:“真是…没想到。
你竟有这样的身世。楚家嫡长子…”
她顿了顿,用更低的声音揶揄道:“就你这家伙,这么喜欢流连风月场的性子,还好你从小失踪了,不然,怕是长安城所有青楼的花魁,早都知晓你楚大公子的名号了。”
许长生闻言,非但不恼,反而挑眉一笑,压低声音回道:“现在长安城的青楼,不也都知道我许长生的名号了?”
女侠没好气地飞给他一个白眼:“你还挺自豪?”
许长生哈哈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自然。”
宴席过半,楚瀚海似不经意地问道:“听云轩说,你与梁王府的绮罗郡主…交情匪浅,如今也住在梁王府?”
许长生点了点头:“是。暂居梁王府。”
邱珍立刻接过话头,殷切地说道:“长生,你的院子,家里一直给你留着,日日打扫。不如…不如就搬回来住吧?也好和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多相处,培养培养感情。”
许长生沉吟片刻,婉拒道:“娘,您的心意我明白。
只是…最近长安城风波未平,我与郡主所为之事,尚未彻底了结。
此时搬回楚家,恐引人注目,横生枝节。
不如暂且仍在梁王府住下,待此事风波平息,再从长计议。”
楚瀚海知道他说的是枫林城案引发的朝堂震动,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长生考虑得周到。
眼下确实不宜节外生枝。”
楚瀚山也感叹道:“说起来,你和绮罗郡主此番作为,胆识确实惊人。朝廷这几日,因此事牵连落马的官员,可不在少数。”
许长生神色平静,语气却带着一丝冷意:“他们既做了不该做的事,贪墨修河款项,酿成数十万百姓惨死的人间惨剧,便该有今日之下场。”
这场认亲后的家宴,在一片复杂而又微妙的温馨气氛中持续到夜色深沉。
邱珍见天色已晚,便极力挽留许长生和女侠在府中住下。
盛情难却,二人便答应下来。
女侠被安排去了客房休息。
许长生则被邱珍亲自带到了那个一直为他保留的院落。
院子打扫得一尘不染,陈设雅致,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安神的檀香气,可见这位母亲十七年来从未有一日懈怠,始终保持着儿子可能归来的期盼。
他的两位堂妹楚倾月、楚倾心还抱来了崭新的被褥,细心地为他铺好床。邱珍拉着他的手,事无巨细地叮嘱:“长生,缺什么,少什么,直接和管家说,或者和你两个妹妹说也行,千万别客气…”
许长生心中微暖,点头应下。
又陪着母亲说了好一会儿话,直到邱珍虽不舍,但见儿子面露倦色,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终于独自一人留在房中,许长生躺在柔软的大床上,望着雕花的床顶,心中百感交集,种种思绪纷至沓来。
飘浮在半空的玄天真人嘿嘿一笑,打趣道:“小子,感觉如何?突然多了这么一大家子人,是不是有点…措手不及?”
许长生瞥了他一眼,翻了个身,懒洋洋地应道:“就这样吧…福祸难料。”
玄天真人飘到他面前,双手环胸,语气变得正经起来:“别躺着了。既然暂时得了清静,正好办正事。你近日风头出得太大,许长生这三个字在长安城已是无人不晓。树大招风,你需要另一重身份了。
之前与你商议的那道符,正好趁此机会绘制出来。”
许长生呼出一口气,坐起身来,点了点头。
“希望能成功…”他心中默念。
…
第二日清晨,许长生和女侠与楚家众人一同用了早膳。
膳后,二人便提出要返回梁王府。
邱珍虽万分不舍,但也知儿子自有主张。
楚家众人将二人送至府门。
临别时,邱珍悄悄拉过侄儿楚云轩,低声问道:“云轩,你与长生相处多些…他…他与那位绮罗郡主,究竟…关系如何?”
楚云轩想到醉梦楼所见所闻,以及许长生与郡主之间的种种互动,忍不住嘴角微抽,含糊道:“这个…婶婶,他们二人的关系…嗯…非同一般。”
邱珍顿时来了精神,追问道:“何出此言?”
楚云轩想了想,委婉地暗示道:“这个…两人或许…已有了些超乎寻常的情愫。”
邱珍一听,眼睛一亮,立刻盘算起来:“若真如此,倒也是桩好事!长生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是该娶一房媳妇了。若是能尚了郡主,那可是天大的喜事!”
楚云轩闻言,顿时汗颜,连忙提醒道:“婶婶!您忘了?绮罗郡主之前是嫁过人的!是有过驸马的!”
邱珍这才恍然想起,讶然道:“哦!对!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郡主是嫁过人的。那…那她既然有驸马,为何还与长生走得这般近?这…于礼不合啊!”
楚云轩压低声音道:“婶婶,郡主的那个驸马…据说早就死了。”
邱珍愣住了,沉默片刻,叹息一声,又开始琢磨:“原来如此…是个寡妇…唉,就是不知道长生自己是怎么想的?他到底想不想娶郡主?这终身大事,可马虎不得…”
楚云轩看着婶婶这操心儿子婚事的模样,一阵无奈。
这大概就是为人父母吧…孩子刚认回来,就开始操心娶妻生子了…
…
许长生与女侠回到梁王府,刚踏入府门不久,正准备歇息片刻,忽听前院传来一阵急促而尖细的呼喊声:
“许长生何在?许长生接旨——!”
听到这声呼喊,正在院内与女侠说话的许长生愣了一下。
女侠皇甫梵律反应极快,瞬间明白过来,低喝一声:“是宫里的太监!快跪下接旨!”
说着,下意识踢了许长生小腿一下。
许长生这才回过神来,这是皇权至上的古代。
他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走到前院,依言跪下。
只见一名面白无须、手持明黄卷轴的太监,在一名王府管家的引领下,站在院中。那太监展开圣旨,尖着嗓子,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沧州清河县人士许长生,前番于枫林城通天河堤贪墨一案中,不畏强权,勇于揭发,献策有力,功不可没。朕心甚慰。
着许长生,于明日卯时正刻,至皇城宣政殿外候旨听宣,不得有误!钦此——!”
宣读完毕,太监合上圣旨,脸上堆起职业化的笑容,对仍跪着的许长生道:“许先生,接旨吧。恭喜先生了,陛下明日早朝要亲自召见您呢。
这可是天大的恩宠,先生切记莫要迟到,以免在文武百官面前失了礼数。”
许长生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圣旨,心中一阵茫然,面上却保持镇定,拱手道:“许长生接旨,谢陛下隆恩。有劳公公了。”
周管家取了一些银钱打赏了传旨太监,客气地将对方送走。
待太监离去,许长生拿着那卷明黄的圣旨,翻来覆去看了两眼,抬头看向走过来的女侠,脸上带着几分疑惑和不确定:
“梵律啊…你说,陛下这突然下旨召见我…是什么意思?”
女侠皇甫梵律看着他那还有些懵懂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分析道:“看圣旨上的措辞,是嘉奖你在枫林城案中的功劳。
陛下亲自召见,多半是要论功行赏了。
看来…首辅赵大人那边,事情应该是有了决断,而且…结果似乎不坏。”
许长生握着冰凉的圣旨,望向皇城的方向,轻轻呼出一口气。
“希望…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