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清河男爵(1/2)
第二日,天光未亮,长安城还笼罩在一片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与寂静之中。
许长生便已起身,乘坐着周管家为他备好的马车,辘辘驶向那巍峨森严的皇城。
时辰尚早,但迟到朝会乃是大忌,以他目前尚未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修为,还远未到可以无视这等皇权规矩的地步。
马车抵达皇城外围的宫门时,东方天际才刚刚透出一丝鱼肚白。
然而,此刻的皇城之外,却已是车马辚辚,人影幢幢。
无数身着各色官袍的文武百官,正井然有序地验明身份,鱼贯步入那深邃如巨兽之口的宫门。
据闻这早朝,通常在辰时,约现代七、八点开始,但这些大臣们,往往寅时,也就是三、四点甚至更早便要起身准备,尤其是那些府邸离皇城较远的,怕是半夜就得爬起来赶路…真是辛苦。
不过,听说当今庆元帝痴迷修道,早已疏于朝政,像这般大规模的常朝,一月也未必有一次,大多政务皆由首辅赵渊代为主持。
若是穿越前史书上那些勤政到令人发指的皇帝,日日不辍…真不知那些官员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许长生心中暗自感慨,整理了一下衣冠,手持那卷明黄圣旨,随着引路的小太监,步入了这座象征着大炎王朝最高权力中心的宫城。
宫内气象果然非同凡响。
白玉为阶,朱漆为柱,飞檐斗拱,气象万千。
一股庄严肃穆、不容侵犯的皇权威压,无形地弥漫在空气之中。
沿途可见不少司礼监的太监,身着绯色或青色官袍,神情肃穆,严格地查验着每一位入宫官员的仪容、牙牌,并引导他们前往各自的位置站定,准备觐见。
一切都井然有序,鸦雀无声,只有细微的脚步声和衣料摩擦声,更添几分凝重。
一名司礼监的首领太监迎上前来,目光在许长生身上一扫,见他并非常朝官员打扮,便例行公事地询问道:“这位先生,请问是何官职?奉何谕令入宫?”
许长生将手中圣旨递上。
那太监接过,展开一看,脸色顿时一肃,态度立刻变得恭敬了几分,躬身道:“原来是许先生。
陛下有旨,宣您今日觐见。
请您随咱家来,在此偏殿稍候,待朝会开始,陛下宣召时,再引您入殿。”
许长生点头致谢,跟随他来到宣政殿外一侧的一处偏殿廊下等候。
这里已有一些等待召见或有特殊事务需在朝会上禀报的低阶官员或相关人员,个个屏息凝神,面露紧张之色。
他刚站定不久,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带着一丝急切的女子声音从身后传来:“许长生!”
许长生回头望去,只见绮罗郡主身着一袭庄重而不失华美的宫装长裙,正快步向他走来。
她今日显然是要参加朝会的,妆容精致,但眉眼间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郡主。”许长生微笑示意,晃了晃手中的圣旨,“这是…?”
绮罗郡主走到他身边,压低声音,语速略快地说道:“枫林城的事,首辅大人那边已经有了最终的决断。今日朝会,主要便是要公议此事,并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
你一会只需在此安心等待,陛下宣召时,依礼入殿即可。”
她顿了顿,仔细打量了一下许长生的衣着仪容,又不放心地叮嘱道:“记住,殿前礼仪,司礼监的公公应该已与你说过。
进去之后,务必谨言慎行,不卑不亢,切莫左顾右盼,更不可君前失仪,触怒龙颜。”
许长生点头应道:“多谢郡主提醒,我记下了。”
此时,殿外钟鼓齐鸣,悠扬肃穆的钟声传遍宫城。
朝会的时辰已到。文武百官立刻整理衣冠,按照品级高低,排成整齐的队列,鸦雀无声地依次步入那高大恢弘的宣政殿。
绮罗郡主看了许长生一眼,眼神中带着鼓励,也迅速转身,汇入了宗室女眷的队列之中,步入大殿。
许长生便独自一人,在这偏殿廊下,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殿内隐约传来官员奏事、皇帝垂询的声音,但具体内容听不真切。
他只能百无聊赖地看着天色逐渐放亮,阳光洒在金灿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真是…有这一个多时辰的功夫,我不如去醉梦楼听听小曲,逗逗可儿姑娘,岂不快活?
他心中暗自腹诽。
飘浮在一旁的玄天真人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啧啧两声,传音调侃道:“小子,别一脸不情愿。
旁人若是有你这般殊荣,能得陛下亲自召见于宣政殿上,莫说等一个时辰,便是等上三天三夜,只怕也要兴奋得睡不着觉。
你倒好,半分激动都无,满脑子只惦记着那勾栏瓦舍。”
许长生在心中翻了个白眼,回敬道:“领导,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大殿里憋闷得紧,哪有外面自在?”
就在他与玄天真人意念斗嘴之际,终于,一名小太监快步走来,尖细的嗓音响起:“宣——清河县教头许长生,入殿觐见——!”
“总算来了。”许长生精神一振,整理了一下并不存在的褶皱,跟随在小太监身后,迈步走向那敞开的、深邃如同巨兽咽喉的宣政殿大门。
一步踏入殿内,一股更加凝重、肃穆、夹杂着淡淡龙涎香和无数道或好奇、或审视、或复杂目光的气息,扑面而来。
大殿极其宽阔,足以容纳数百人。
地面铺着光可鉴人的金砖,两侧是需要数人合抱的盘龙金柱,支撑起高耸的穹顶。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文东武西,井然有序,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他这个缓缓走入的“不速之客”身上。
许长生目光平视,不卑不亢地沿着中央的御道向前行走。
他的余光扫过两侧。
文官队列最前方,那位身着绯色仙鹤补子一品官袍、气度沉凝如山的老者,正是首辅赵渊。
他的目光也落在许长生身上,平静无波,看不出喜怒。
在文官队列中,他也看到了“父亲”楚瀚海,对方朝他微微颔首,投来一个示意他“不必紧张”的眼神。
而在武官队列最前方,站着三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不怒自威的老者。
他们身着制式相近、但颜色与细微纹饰略有不同的蟒袍,身份不言而喻——正是大炎王朝权柄最重的三位大柱国:皇甫家、司空家与许家!
他们是真正的帝国基石,权力中枢的核心人物。
他的目光继续向上,看到了站在御阶之下不远处的太子夏丹青与大皇子夏鸿运。
两人的脸色都不甚好看,隐隐带着一丝阴郁,看来在这次由枫林城案引发的政治风暴中,双方都未能如愿,反而可能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那高高在上的九龙金漆宝座之上。
一位身着明黄色龙袍、面容威严、目光深邃如海的中年男子,正端坐其上。
虽未言语,但那股睥睨天下、执掌乾坤的帝王威仪,已自然流露,令人心生敬畏。
这,便是当今大炎天子——庆元帝。
许长生依着司礼监太监事先教导的礼仪,行至御阶之下约十步之遥处,撩袍跪倒,俯身叩首,声音清朗而平稳地高声道:“卑职清河县教头许长生,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