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 第150章 真正合适的寥寥无几

第150章 真正合适的寥寥无几(1/2)

目录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朝堂已经腐败到了极点。

魏忠贤与东林党这两股掌权势力,根本不顾国家安危。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身利益。

这也是朱由校迟迟不肯任命新巡抚的原因。

战场需要统一指挥,既然已经选定了一个人,就必须全力支持他。哪怕失败,也应无怨无悔。

当时的朝中,只有熊廷弼具备文武全才,是真正的实干派。也只有他,能在辽东站稳脚跟,挡住努尔哈赤的攻势。

如果过早安排一位巡抚上任,那此前撤掉袁应泰的职务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巡抚可以和经略唱反调,而经略拿巡抚也毫无办法。

那些盘踞辽东的权贵,只需花点银子,就能换来巡抚的支持。一旦有了靠山,熊廷弼岂不又要被架空?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除了局势变化,朱由校手中也逐渐有了一批可用之人。

经过他大半年的努力,大明朝的运势正在悄悄改变。

辽东巡抚的职位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这是个极其关键的位置,因为此人将掌握关外的军政大权。

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特殊时期,担任巡抚之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与用兵谋略才可胜任。

朝中大臣都清楚皇帝对熊廷弼的信任之深,因此他们很自然地忽略了另一个合适人选王化贞,压根没有考虑他。

“陛下,孙承宗是否可以担此重任?”

王象乾虽然对东林一派并无好感,但与孙承宗的关系还算不错,也对他的为人有些了解。

朱由校心里明白,孙承宗必然会被人推举,因为他的声望实在太高。

在这个时代,声望远比实际能力更重要。

那些整天议论朝政、批评朝廷的士人,不就是为了积累自己的名气吗?只要名气足够大,哪怕你不是进士出身,也会有人主动推荐你做官。

“孙承宗虽然有才,但辽东巡抚的重责,恐怕他难以承担。朕看过他的一些奏折和文章,大多是空谈,缺乏实际操作性。”

“而且他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不适合去辽东!”

朱由校对这位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帝师并不看好。后世总说孙承宗如何了不起,为大明延续了多少年国运,立下赫赫战功。

但事实上,正是因为他的战略失误,才让本已摇摇欲坠的大明彻底陷入泥潭,无法翻身。

他在辽东事务上的战略理念,与熊廷弼正好相反。

熊廷弼深知辽东局势已积重难返,辽军根本无法依靠,因此他始终主张以外援军队为主力。

他多次上奏皇帝,请求调派其他边地与关内部队前往关外,白杆兵、浙兵、西北兵就是这样被调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