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自立“大梁”!大明已末路?!(2/2)
无论是此时的奢崇明,还是将来出现的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等人,皆是如此。至于以祖大寿、吴三桂为代表的辽东军阀,更是等而下之。
当年太祖打天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真言,他们未必不知。但连照搬都做不到,这怎能不让人失望?
即便朱由校有意认真应对,这些人的能力与见识也实在无法让他真正重视起来。
“陛下,奢逆实在猖狂至极,臣愿领兵出战,主动进攻,就算不能擒其首恶,也能令其元气大伤,挫其锋芒。”
马祥麟感到无比压抑。各方面准备早已就绪,叛军本已陷入包围,可陛下却因安邦彦尚未行动而迟迟不肯出兵。
“瑞征,身为将领,无论何时都不能被情绪左右。要始终保有沉稳如水的心境,用冷静的头脑做出判断。”
“想要成为名将、大将,就不能被一兵一卒、一城一地的得失牵动心神,要清楚自己的战略目标,懂得从全局出发。”
“奢逆不过是一个将死之人罢了,难道你还去与一个死人争一时之长短?”
“如今我们虽失去了重庆,但这只是暂时的。你要看得更远些。用一座城换来日后西南百姓的安宁,你说朕这笔账是亏了还是赚了?”
马祥麟听罢,心中豁然开朗,先前的不满也随之烟消云散。
“是臣太过急躁了!”
朱由校含笑回应:
“虽说你的年纪比朕大上许多,但论起心智的成熟,你恐怕还逊色几分。行军打仗这件事,朕是下了苦功去钻研的!”
“你要牢记,战争的核心不是夺取几座城池,也不是固守几处要地,真正的关键在于消灭敌人的主力部队,如此方能奠定长久的安稳!”
安邦彦起兵响应奢崇明叛乱,率军围攻贵阳的军情,很快便被送到了朱由校的案前。
朱由校翻阅之后,心中颇为振奋。
安邦彦终究还是按捺不住了。
或许是奢崇明连战连捷、攻下重庆的消息刺激到了他,让他对眼前的战果动了心思。
别人已经翻身跃龙门,建立了“大梁国”,当上了“大梁王”,受万民敬仰、百官朝拜,而他自己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宣慰使。
一比较之下,差距实在太大。
但朱由校并不关心安邦彦是因为何种原因而比往年起兵更早。
他要的结果已经达成,如今正是出兵平叛、铲除贼寇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