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 第279章 土地必须国有

第279章 土地必须国有(1/2)

目录

每当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统一王朝建立之初,为何国家经济总能迅速繁荣起来?

其关键在于资源的重新分配。

长期战乱之后,百姓渴望安定生活,而此时往往地广人稀,土地成为最宝贵的资源。

农民最渴望的事,莫过于拥有一片良田,能够自给自足,衣食无忧。

然而,历朝历代从未真正重视土地私有化的隐患,也未曾意识到土地国有化的重要性。

如此关键的资源,竟被完全掌控在士大夫阶层与地方豪强手中,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失误。

官员们即使明白其中危害,也绝不会如实禀报皇帝。

因为他们本身便是既得利益者,怎会轻易放弃财源?

历代皇帝之中,四百余位里,唯有朱元璋真正关心百姓疾苦。

其余帝王,大多将百姓视为草芥。

即便有皇帝察觉隐患,也多在王朝衰败之时,早已错过最佳时机,再难扭转局势。

以明末为例,小冰河气候导致粮食减产,内部动荡不安,外部又有强敌压境。

此时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直接冲击国家财政,危害成倍增长。

土地作为国家根本资源,怎可落入私人之手?又怎能让它成为官绅士族对抗朝廷的资本?

因此,朱由校决心改革。

他深知,土地必须国有,绝不能允许私人占有。

国有化虽是封建王朝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一旦推行,便会打破现有的脆弱平衡。

这等于向天下所有地主豪强、官绅士族宣战。他们必将激烈反对,甚至策动“民变”,以此逼迫朝廷让步。

万历年间,皇帝只是收回部分矿税,便引发激烈对抗。税监遭殴杀,谣言四起,民心骚动。

如今若要推行土地国有,无异于断其根基,其反抗之烈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朱由校只能选择从边远地区入手。

他最终决定,在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西南地区先行试点,并找寻一个合适的名义,以免引起过多关注。

他反复思索,最终以“时局动荡、民族融合”等理由,宣布将部分土地收归国有,暂定五年为限。

在这五年中,土地归属朝廷,百姓可继续耕种,但须向朝廷缴纳租用费用。

此费用不经过地方官吏之手,而是由皇帝亲自指派官员与钦差大臣南下督办,直接收取。

这样的安排或许会让某些官员心生疑虑,但总比公然宣告要稳妥得多,至少他们不会仅因一点怀疑就轻易采取激烈手段。

接着,他发布了一道旨意,凡受此次战乱影响的地区,一律免除一年赋税。

而那些因战乱重新分配土地、重新编入户籍的人家,则免除两年赋税,三年内租赁费用也相应减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