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 第311章 这个时代,只要打得够远,就是好火炮

第311章 这个时代,只要打得够远,就是好火炮(1/2)

目录

而相比起读书识字门槛,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一万多名工匠之间技艺分布严重失衡。

多数人只会制造盔甲、长枪、长刀、盾牌等冷兵器,掌握火器制作技术的工匠不到一半。

朱由校不用多想就知道,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军器局或民间招募,而王恭厂的工匠,几乎人人都精通火器技艺。

虽然这一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但他转念一想,也便释然了。毕竟这些人虽技艺不精,但比起完全不懂的还是要强一些。只要加以培训,假以时日,终能熟练掌握技艺。

毕懋康已将火器制造列作兵工厂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视之为未来改革的起点。

皇上对火器发展的重视程度极高,由此推断,大明朝接下来的走向已然明朗。

明军武器更新换代势在必行,所需耗费之巨难以估量,时间亦将漫长,或许终此一朝,方能达成这一宏伟蓝图。

尽管他每日都催促手下加紧生产神武自生火铳,并对大型佛郎机火炮进行改良,但他仍抽调两千余名火器工匠担任临时教习,分批指导其他工匠掌握火器与火炮的制造技艺。

仅凭这几千人远远不够,效率太低,预计两个多月才能产出一批。眼下还面临一个严峻问题——高级工匠人数不足,导致天工院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目前武器的研发与制造几乎全由毕懋康一手操持,大小事务皆需亲力亲为。

中级工匠负责解决厂房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与工艺瓶颈,确保每个火炉和工匠能持续运作,不致停顿。

几位有限的高级工匠,则负责成品检验,试射枪炮,并抽空进修专业知识与文化课程。

为此,毕懋康特地拜访了徐光启。此人曾与红毛夷交涉,对其先进的武器系统有深入了解。

红毛夷的制造工艺更加成熟,毕懋康虽有才能,却不自满,始终抱有学徒心态,渴望提升技艺。

只要得空,他便返回京师向徐光启请教,学习那些更简易高效的制造方式。

徐光启知情后,立即派人返乡,将自己收藏的书籍与笔记悉数送往京师,毫无保留地交付给毕懋康。

通过这些外文典籍与徐光启的批注,毕懋康获益良多。

他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大明在科技与武器方面与海外存在的差距。

红毛夷的制造工艺与火器发展远超他的预期。他辛苦研发的神武自生火铳,竟在几十年前就已被西洋国家发明,只是延迟了列装时间。

他们的火炮也明显优于大明,许多优良型号连名称都未曾听闻。

明军引以为豪的红夷大炮,其实不过是红毛夷常用的其中一款,这种差距令人震惊。

因此,他立下决心,要为大明打造出一款远超红毛夷的火炮。但他清楚,自己在火炮知识与工艺方面仍显薄弱。

权衡之后,他决定先改良现有火炮,作为过渡阶段的替代方案。

由于新式火铳的出现,他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火炮的研发之上。

眼下明军所使用的火炮,无论是佛郎机炮还是红夷大炮,大多都是参照红毛夷的样式仿制而来。

其中唯有虎蹲炮属于本土制造,专供骑兵使用,至于大将军炮,质量则良莠不齐。(虎蹲炮在骑兵作战中已经广泛应用,因为它构造轻便,便于携带,适合山地作战。)

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大将军炮很难打造,十门中有八门往往都成了废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