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这个时代,只要打得够远,就是好火炮(2/2)
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这类火炮都远逊于红毛夷所造。毕懋康对此也未做过多投入,他已经下令全面停止大将军炮的生产。
正因如此,红毛夷的火炮制造技术在他眼中显得尤为珍贵。
通过徐光启的关系,他高薪聘请了不少红毛夷工匠进入兵工厂担任指导,甚至连他自己也认真参与课程,虚心学习。
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依靠刻苦钻研和红毛夷技师的指导帮助,终于完成了佛郎机炮的改进工作。
其中最关键的改进,是大幅缩小了子炮与炮腹之间的缝隙。
这项改进堪称重大突破。佛郎机炮原本就配有准星与照门,不同于大将军炮。
但由于子炮与炮腹之间的缝隙过大,导致两者无法紧密配合,使得射击时误差严重,准星与照门形同虚设。
而如今改良后的佛郎机炮,已不再出现此类问题。
在三百米范围之内,虽然做不到精准打击,但只要对准准星与照门,基本能保证命中在十米范围之内。
毕懋康还略微延长了炮管,略微扩大了口径,同时对子炮也做了优化,并配合专门调配的火药。
原本射程不足六百米的佛郎机炮,如今已能实现八百米的有效射程,前提是将炮口抬至最大角度。但如此远的距离,命中误差也会显着增加。
朱由校听完汇报后欣喜不已。他并不在意远距离的误差,在这个时代,只要能打得够远,就是好火炮。
他也不指望这火炮能像狙击枪那样精准打击。只要能在战场上对准敌军阵地,来几轮齐射,敌军恐怕早已溃不成军。
由于明朝的制造工艺粗糙,设备落后,工匠技术也难以支撑高端火炮的制造。
因此,火炮铸造的核心技术长期由红毛夷技师掌控。
浇铸过程以及最后的组装工序,全赖他们的经验操作,毕懋康对此亦无可奈何。
朱由校对这改良后的佛郎机炮兴致浓厚,当即提出要前往火炮铸造厂房实地查看。
在火器的发展方面,大明与西方已逐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但在火器制造领域,确实存在巨大差距,缺乏任何一门自主研发的大炮作为代表。
对于热兵器相关知识的了解与重视程度,差距同样巨大。儒家思想对军事发展的束缚确实影响深远。
----------
pS:
想再增长些数据,麻烦各位书友读者们帮忙支持下!!
点点催更、加加书架!!!
如果,免费的礼物没送完,也可以送一送!!!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