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暗流初动·各方揣测(2/2)
“可知……可能有哪些人?”她的声音极低,如同耳语,目光依旧落在绣架上。
小宦官摇了摇头:“具体名录尚未可知,只听闻……功、德、才,皆需考量。”
武媚不再询问。她需要知道的是这个趋势。她停下针线,看似随意地拿起旁边一本《贞观政要》翻看,心中却已开始默默梳理朝中那些功勋卓着的重臣名字,分析他们的派系、关系网、以及……他们对那位年轻太子的可能态度。
这对于她而言,是危机,也是机遇。若能准确把握这股即将到来的权力潮汐的方向,或许就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叶扁舟,甚至……借力而行。她必须更加谨慎,更加敏锐,如同潜伏在暗处的猎手,等待时机。
西域·天山石堡
观星台密室内,烛火通明。东方墨手持一份刚刚译出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李世民雪夜独思、密召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以及可能涉及“图画功臣于高阁”的种种迹象分析。送信的信鸽腿上还带着穿越戈壁的风尘。
他缓缓踱步到那幅巨大的西域舆图前,目光却仿佛越过了万里关山,落在了长安城的方向。
“凌烟阁……图画功臣……”他轻声咀嚼着这几个字,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李世民啊李世民,痛定思痛,终究还是要用这煌煌史笔,来凝聚你那有些散落的帝心了么?”
他瞬间便洞悉了李世民此举的多重意图:安抚因储位之争可能受损的功臣集团,为李治确立辅政班底,向天下彰显贞观君臣的和谐与功业,乃至……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他自己帝王生涯的一次总结与肯定。
“此议若成,大唐内部,至少在明面上,将更加铁板一块。”东方墨沉吟着。那些被图画于凌烟阁的功臣及其家族,只要李治不行差踏错,他们的利益便与李唐皇室深度绑定,内部生乱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这对于“墨羽”和他在西域的布局而言,意味着外部环境可能趋于稳定,但也意味着来自大唐中枢的潜在压力会更加集中和明确。他需要更加关注那些与西域事务相关的功臣动向,尤其是军方人物,如李积等人。
“传令,”他头也不回地对身后的玄衣下属说道,“加强对安西、北庭都护府动向的监控,尤其是与凌烟阁功臣名录中军方人物有关的任何调动与讯息。同时,分析这份可能的功臣名单,评估其对大唐未来西域政策的影响。”
“是!”下属领命,悄然退下。
东方墨独自立于图前,目光深邃。长安城的风,已然吹向了凌烟阁。而这风,也必将影响到这遥远的西域。他需要在这新的格局完全定型之前,落好自己的棋子。暗流已然初动,各方皆在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