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34章 好一个胡惟庸,乡试科举考官李魁担任!

第34章 好一个胡惟庸,乡试科举考官李魁担任!(2/2)

目录

“臣胡惟庸,斗胆提议!今科乡试、会试在即,科举改制首重实务策问,此乃开天辟地之举,更需一位不惧流俗、勇于任事,富有求才之心的大臣坐镇,以定乾坤,以正视听!”

他忽然单膝跪地,高举双手!

“臣举荐!监察司佥事李魁,兼任此次恩科副主考官!以其刚直不阿之性,明察实务之能,为陛下、殿下,为天下寒俊,甄选真正的经世致用之才!”

哗!

整个奉天殿就好像油进了热锅,一下子炸了。

这话漂亮不漂亮?

太漂亮了!

叶言此时都难以置信的看着这丞相的背影,对方直接就着举荐的制度,在这里搞上了这等操作?

百官哗然啊!

胡惟庸是把李魁捧上了天,现在也没人傻乎乎的出来反驳,因为反驳就等于反驳皇帝和太子的新政,也反驳大明求才的决心!

朱元璋也有些愣神,但马上似乎想到了什么。

“哦?倒是有些道理……但他李卿若做不到,以胡相之见,咱...朕该如何处置?”

胡惟庸马上露出一个笑容,那笑容有着不易察觉的阴险。

“回陛下!若李司佥所选之人依旧不堪大用,依旧是些只会寻章摘句、不通世务的庸碌之辈……”

胡惟庸表现出了痛心的表情,仿佛在陈述一个即将发生的可怕现实。

“那便足以证明!非是李佥事才具不足,亦非其用心不专!此乃科举取士之道,其弊已深入膏肓,非一时一地、一人一策所能挽回!纵有糊名誊录以防私弊,纵加重实务策问以选干才,然士子所学所习,早已被千年积弊所锢,徒有其表,难有其实!长此以往,朝廷所求之经世致用之才,终成镜花水月!”

胡惟庸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决绝,掷地有声地抛出了他真正的杀招。

“陛下!与其强行为之,徒耗国帑,空耗士子光阴,更令朝廷一次次失望,不若痛下决心,暂且罢停科举!”

“罢停科举?”

这四字如同惊雷,再次在奉天殿内炸响,叶言这才明白胡惟庸在想什么,这可比死谏还要有冲击力。

众人表情都是巨大变化,连徐达都皱紧了眉头。

胡惟庸无视众人反应,语速加快,条理分明地阐述他的良苦用心。

“罢停科举,绝非废弃取士之道,而是以退为进,刮骨疗毒!臣恳请陛下,效仿古之明君,暂停科举三年乃至五载!”

他竖起手指,侃侃而谈。

“这一停,或可令天下士子暂离那束缚思想的八股文章、空洞经义!此乃沉淀之期,正可引导其走出书斋,观风问俗,或研习农工百技,或体察民生吏治,或修习律法兵策!使其所学,能与所用相合,能真正措诸行事!此乃扭转学风之良机!”

狠啊,太狠了!

朱元璋注视这样的胡惟庸,他心思中一定也考虑过这一点……

也是叶言昨日想过的‘暂停科举亦有高明之处’,但亲眼所见,还是离谱啊。

可这正中老朱下怀。

沉默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直至朱元璋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意味深长,甚至带着几分……激赏的笑容。

“好!好一个胡惟庸!”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震殿宇!

“举荐得人!深得朕心!论处结果……不负所望!”

“李魁!”

“臣在!”李魁昂首,声音嘶哑却洪亮。

“胡相举荐你为今科副主考,专司实务策问之甄选!你可敢接此重任?可敢替咱、替太子、替这大明朝,把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废物,给咱从考场上筛出去?把那些真正懂种地、懂治水、懂算账、懂打仗的实干之才,给咱挖出来?!”

叶言也明白现在是必然的结果了,怎么说世袭制度能不能解决,科举能不能改变……都在这一次上了。

李魁悍然拱手!

“臣!万死不辞!必以雷霆手段,为陛下、为殿下,为大明,选出经世致用之真才!若所选非人,或办事不力,臣甘愿领受极刑,死而无怨!”

“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朱元璋霍然起身,“即日起,李魁加翰林院侍讲学士衔(虚衔,表身份),实任今科会试副主考官,专责实务策问出题、阅卷、荐卷!礼部、吏部全力配合!谁敢从中作梗,阳奉阴违,咱就让他去诏狱里,跟李魁好好学学,什么叫实务!”

老朱又看向胡惟庸:“尔胡相乃举荐有功!此事,也就由你总揽协调,安排此次改革科举之官员!”

“臣,遵旨!”胡惟庸深深躬身,嘴角掠过一丝掌控全局的满意弧度。

科举这事,在他的操作下……不但顺了叶言的心改革了,也让你叶言的分身去做。

但能不能做成,就看你了……胡惟庸是觉得断然不可能改变的,一定会暂停科举,世家一家独大的包揽群政!

“退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