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百姓巨大反馈,王青天,值了!(1/2)
贡院内。
叶言在多日后可算是批示完毕了所有科举的试卷,这一刻也终于松口气。
“结束了啊。”
结束了?
是啊,科举的试卷批示结束了,同时对于算术问题的较量也终于结束。
同时呢,朱元璋对于聚集民心这点是远比叶言想的还要看重的,叶言刚刚伸个懒腰放下纸笔,也刚刚走出这贡院的大门。
一道熟悉的身影就如狸猫般从贡院围墙角的阴影里窜了出来。
“公子!公子!”青鸾一手举着标志性的糖葫芦,另一只手快如闪电般地直接抓住了叶言的胳膊,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兴奋,“快走快走!皇城根下贴大告示啦!好多人围着看呢!热闹得很!”
叶言被她拽得一个趔趄,差点以为自己要被这怪力丫头原地抡飞出去。
他无奈地稳住身形:“青鸾!轻点!我这把骨头可经不起你拽!”
“哎呀,公子年轻力壮,没事的!”青鸾浑不在意,眼睛亮得像星星,“告示是好大一张,盖着红彤彤的皇帝大印呢!上面写的字……嗯……好像有宝钞?还有什么税?还有……还有糊窗纸之说!对!就是公子你之前跟我说的那个!”
叶言心头猛地一跳,糊窗纸?
难道老朱真的在告示里用了这个比喻?这可是赤裸裸打他自己的脸啊!
不过朱元璋还真是急切,看来此番争论的政策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下达了。
“哦?那我们快走吧!”
这下不用青鸾拽,叶言也来了精神,反手拉住她就往皇城方向快步走去。
这一路上,叶言也清楚一点,他所谓的谏言,至今争取到的道义,就是为了改变大明时期百姓的苦难,这区区一次退税看似简单,但关键的核心在于利用分身制造了朱元璋为大明太祖,他的做法能改变未来大明皇帝的作用。
毕竟往后的大明皇帝,最起码是在真正意义上,做收税政策时都会考虑这位祖宗,他都如此在乎官员的算术能力,往后最起码查账,要税时,定也会用会算法的官员,这百姓的帐也根本就烂不了。
而当他们走到应天城,皇城根下。
巨大的黄纸告示贴在告示栏上,盖着鲜红的皇帝之宝的玉玺印。
周围早已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识字的大声念着,不识字的也踮着脚,伸长脖子听着。
先不论百姓们怎么通晓这告示的意义,叶言背着手也站在告示前,细细阅读了下来。
朱元璋开篇写的几句就很有意思。
所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膺天命,抚育万方,夙夜兢惕,唯恐负苍生之望。近察民瘼,闻有俚语讥朕之宝钞为糊窗纸,更有蠹吏昏聩,算学不通,账目混淆,以致错征滥敛,盘剥小民血汗。此皆朕失察之过,深自愧怍,寝食难安!
寝食难安个屁啊!
没有我叶言认真处理你这糊涂帐,你怎么会有这种改变呢?
不过朱元璋为了民心,那也是写的很干脆,很清晰此次朝堂的改变意图。
其一便是对宝钞进行了真正的定义,所谓下达新规而重立信本。
朱元璋原话为宝钞之制,本为便民利国。然推行未善,致钞值日贱,民有怨言,竟有糊窗纸之讥,此实乃朝廷之耻!是朕痛定思痛,决意更张!
这里就写出了对于宝钞的改革内容,除去关键开放能兑换钱粮的外,朱元璋更表态道:朕之宝钞,断非糊窗废纸,实有银光为底!
那识字的百姓说给不识字的听了,一个个也兴奋的讨论了起来。
“糊窗纸啊?我的天呐,皇帝老儿居然认了我们百姓的俚语?”
“这朝廷一朝改制也太突然了。”
“以后可不敢这么叫了,能换银子了!”
“哪怕就换一钱,那也是真金白银啊!”
百姓不懂那些废话连篇的皇帝自责,只是关注能看到的眼前之事。
许多还攥着宝钞,每天过的生不如死的百姓,此时都在手心中意识地紧了紧这钱纸,也唯独这一刻这张纸才仿佛是真有了些分量。
毕竟宝钞能换真金白银了,这钱在百姓眼里也才算钱。
叶言扫视一周百姓们的兴奋表情,此刻在心里才松了口气。
他至今的作为是绝对没错的!
再看这告示,第二条便是朱元璋直接通报全民,自己用分身计较算术,计较退税之事的总结之话。
朱元璋也阐明接下来朝廷要做的就是严查税弊,清退赃款!
上面也写着一段话——
是朕行之上元县而闻他民王富控诉县丞周禄算学昏聩之事,此事中其上元县县丞竟将二百四十贯营收应缴八贯之税,错算为九贯,强征盘剥。
而其也非有意贪账,竟然算术不通而算错帐,朕查此绝非孤例,各地恐多有类此因官吏算学不通、账目混乱而多收、错收税赋之弊,实乃蠹国害民!
朱元璋这话确实没毛病,他更是将那日早朝的事也缩减了一下,干脆表达了出来。
把王彦这位三品大臣也写进告示中,通篇表达了王彦所说绝对无错,而他这个皇帝又多么理智、圣明,那是当场就接受了王彦的谏言,故此此事也被告示写的明明白白。
真是她娘的放狗屁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